|
发表于 2013-8-4 12: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控温在理论上可描述为绝热环境下通过控制冷源和热源的功率注入控制目标物体的温度。绝热环境下,冷源和热源功率越低,控温系统越容易达到高稳定度,但控温时间随之增长,即用时间换稳定度。
在完全绝热的环境下,如果缺乏冷源而只有热源注入,控温系统不成立。
但绝热是相对的,任何绝热材料的热导率都不是0。因此,绝热环境的近似程度与冷源、热源的功率和目标温度稳定度有关,对于LTZ1000的加热功率以及所需的温度稳定性,即使是四氟也很难认为是理想的绝热材料,因此冷源仍然存在,控温系统成立,不存在只有热源的问题。
保温不足会造成冷源过量,热源注入相应增大,过冲和不足频繁,误差增大。对LTZ1000进行过度保温会造成冷源不足的问题,对应的控温时间增长,目标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增长,增长的程度与LZT1000的温控性能有关。温控器有过冲和不足的固有问题,因此存在有限控温分辨率问题,实际温度会在稳定温度附近游动。在冷源不足时,这种游动的幅度和频率会增大,效果与保温不足类似,直至冷源消失,控温失效。
因此必须进行适当保温,既保证冷源低至控温系统可达到足够的温度稳定性,又要保证冷源不致不足导致控温失效。因此问题不是是否保温的质的问题,而是保温程度的量的问题。实际应用中,四氟保温的热导率似乎是合理的,其冷源强度似乎恰到好处。
工业PID控制器需要根据冷源和热源设置PID参数才能正确控温,即达到最小的误差和最高的稳定度。LTZ1000的控温控制器无法调整参数,只有通过设置冷源和热源去适应LTZ1000才行。这才是讨论许久的问题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