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回复: 0

关于LTZ1000电压基准的一些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2 16: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7-22 18: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觉得你对LTZ1000不恒温时的温度系数以及其恒温能力估计有误?
LTZ1000不恒温时的温度系数有那么小吗?(+0.04mV/K,约+6ppm/K)
我们研究的结果是这个数的10倍,恒温能力至少要达到0.001K/K,才能达到0.05ppm/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8: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9: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2 22: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LTZ1000里面的两个三极管结构是干什么用的呀?哪位大人能说下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2 23: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HGMETER 发表于 2013-7-22 19:09
楼上youngliu 朋友,顺便请教。 我一直没搞明白官方典型电路中画*号的400K电阻的作用。它是加热端反馈,理 ...

400K 是针对LTZ1000CH而不是LTZ1000ACH,
坛内有人说差异不大。我也没能力作对比。

Datasheet 上显示他们间热阻不一样,有图标显示功耗和温升时间什么的。

好像比较多人喜欢LTZ1000ACH
我用的是LTZ1000CH,按图也用了400K电阻,那里的发热端大概8V,通过400K,对R1 120欧贡献了2uA,
间接抬高0.24mV,不知道用意何在。


请教LZ,如何测出小数点后好几位的温度数据??演算出来的还是有这种仪器?
隔热材料不等同防风罩的话,有啥好建议??---需要一个中空但防风的罩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06: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空但防风的罩子是隔热效率最高的。干燥空气的热阻比有机玻璃的热阻约高二十多倍,比棉花、泡沫保温材料等约高三倍。LM399就是在管壳外加了个塑料防风罩,利用中空的不流动空气来保温。

保温也不是可有穒无的,这个措施可以确保不因空气的流动而使管壳表面产生不同的温度场,从而引起输出的波动,同时良好的保温措施可以大大减少电耗,接近理论上的热-电转换效率,这对设计和长期的的使用都是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bbs.38hot.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1
看下这个帖子,更能加深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4: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18: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HGMETER 发表于 2013-7-23 14:38
关于LTZ1000中的Q1、Q2的作用,坛里有很多分析了,我再重复说两句。 Q1、Q2是先进工艺做的晶体管,与普 ...

现在外发机加工不贵。有空自己在公司用电木板搞个双层的防风罩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1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HGMETER 发表于 2013-7-22 19:09
楼上youngliu 朋友,顺便请教。 我一直没搞明白官方典型电路中画*号的400K电阻的作用。它是加热端反馈,理 ...

由于LTZ1000CH的热阻比较小,内部深埋zener与加热器、温度检测三极管、补偿三极管之间的温差变化要比LTZ1000ACH来得大,也许有必要对此进行补偿。
假设加热电阻250ohm,热阻200度/W,加热电压由5V增大到6V,则推算:
1.加热功率变化了,由0.1W变成0.144W。
2.外部环境温度变化了,0.044W*200度/W=8.8度(环境温度降低了)。
3.流过400k电阻的电流增大了,流过zener的电流反而变小了。变小了1V/400k=2.5uA。
4.此电流在zener的内阻上产生的压降变化了。约降低了2.5uA*6ohm=15uV(假设zener本身的动态内阻为6ohm),要维持基准输出电压不变,则zener的结温需要升高0.006度。也即,当环境温度降低8.8度,补偿三极管温度不变,但zener的结温反而升高了0.006度。这是由于芯片上各处存在温度梯度造成的。
假设不加400k电阻,则环境温度降低8.8度,基准输出将升高15uV,相当于7V的2ppm,这样温度系数就有0.23ppm/K了。显然与大家实测不符。因此,可以判断,芯片上的温度梯度远没有前面推算的那么大。接400k电阻可能会补偿过头了,如果一定要接,则需要实测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21: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不均匀是必然的,因为zener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发热元件,典型应用电路中它的功耗有20多mW,哪怕它与恒温加热区(感温三极管区)的热阻小到1度/W,它与恒温区的温差也会有20mK。这与OCXO中完全被金属恒温槽体包围的几乎不发热的晶振不同。另外,因为zener并不是四面八方被加热器围绕,它还有其它散热通道,因此其温度变化不会完全跟随恒温器。由于补偿三极管与感温三极管处于对称位置,因此我前面是假设了它们的温度是恒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1: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2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HGMETER 发表于 2013-7-23 21:41
恒温的终级目标是保持齐纳管、Q1的温度恒定。因它与Q1、加热器位置不同,温度有小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 ...

该当成整体分析的时候就当成整体,要分析不理想现象产生的根源,就得分开来看,看哪里的不理想可能造成,并量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2: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06: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HGMETER 发表于 2013-7-23 22:11
求同存异吧!  看来楼上搞了时间不短。 另外,探讨一下,短路一下7V输出,恢复到正常值需多长时间?

将7V短路,即使是瞬间,也终止了一个统计时长的运行,这在测试时是可以的,在正式运行中是要禁止的。短路后的恢复时间每个器件都有自己的独立特性,自己就可以测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07: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LTZ1000的恒温控制电路与7V基准输出相关,7v短路会造成恒温温度设定值趋于理论上的无穷大,受限于最大加热电压,比如15V时,最大加热功率约0.9W,对于CH,最大理论温升为162度,ACH的理论温升为360度,足以烧坏了,即使不坏也将在剧烈温度冲击下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化。加热到最高温度需要一些时间,具体会升高多少,与加热电压高低、短路时间长短、保温好坏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15: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1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7v短路,OP A1的同相输入被强制为0,若Vos为正,则A1的输出很低,不会损坏LTZ1000。若Vos为负,输出电压就会是达到最大摆幅,是否烧LTZ1000全凭运气了。
7V短路简化恒温电路如下 右图,懂电路分析的,一眼便知会发生什么。
LTZ.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17: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ungliu 于 2013-7-26 13:14 编辑
HGMETER 发表于 2013-7-24 17:50
其实楼上附图中,A1的积分0.1uF  1M及5脚对地的0.1uF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理论和实践往往有很大的距离。 ...


既然说到那是积分电容,你就应该知道积分时间常数不大,短路时间一长是一定会饱和的。这两个电容对分析LTZ1000会不会在7V输出对地短路烧毁、温度会不会失控一点意义都没有。考虑稳态的时候,LT1013是处于开环状态!
7V短路时,LT1013的同相端对地电阻是70k,反相端对地是10.9k左右,LT1013的Ib约15nA,同相端电位会比反相端高0.86mV左右,由于其开环增益大于100万倍,因此输出饱和。(典型+7V基准电路)
LTZ1000不烧不是完全没可能:
1.用的是LTZ1000CH,且保温做得很不够甚至没保温,LTZ1000CH的热阻是166度/W左右,LTZ1000ACH是400度/W
2.供电电源电压比较低,或者LTZ1000内部加热电阻阻值偏上限(导致最大加热功率有限,不足以烧毁LTZ1000)
3.运放失调电压严重超标且另OP的静输入电压低于10uV(即使乘以开环增益输出电压也不大)
4.短路时间短温度还没来得及升高到烧毁的地步
5.不是理想短路
LTZ.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06: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youngliu的最后一点后有道理,并且经常可能发生。一旦电路中发生短路,往往就直接把电源的供电电压拉低了,这样也起到了短路保护的作用,如果供电的稳压器件使用了78xx之类,那么短路保护是一定的。
但是研究电路一定要同时分析短路的可能,以及解决它的方法,不能只依赖于电路可能产生限制电流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5: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16: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ungliu 于 2013-7-25 16:07 编辑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的观点是越短时间的恒温越容易达到,越长时间的反而越难做到,比如要做到一天之内温度变化小于1毫度就要比1年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毫度容易得多得多。如果1秒种温度变化0.01度,1ms内的温度变化要不超过0.1毫度应该是轻易能做到的,1us内的温度变化应该没有仪器能分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7: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19: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上的观点有道理,我认为温度和频率电压一样,短稳做好比长稳要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2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恰恰反了。频率、电压、温度等都是短稳比长稳好做!比如晶振,最普通的XO短稳都能做到10^-8量级,好的OCXO能到10^-13,而同一个普通晶振,长稳(年老化)则会差到10^-6,最好的OCXO也会到10^-10,比短稳差几个量级。
很普通的稳压管在不配恒温槽的情况下,短稳都能到0.0Xppm,而最好的10V商品基准都只敢声称其年稳指标几个ppm。
保存水三相点瓶的控温装置,温度短稳能到0.0XmK,而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年指标也有几个mK。
如果大家有热阻、热容、热时间常数、热惯性,电阻、电容、时间常数、RC滤波这几个概念,就应该明白,就算加热功率在0和100%之间开关动作,也是能得到相当稳定的小范围恒温区域的。PWM原理生成的电压基准4910,混本坛的人都应该不陌生吧?热、电是可以类比的!

为何自然界恒温最好的是地下深处,就是因为地球的热容极大,地下深处到地表外温度剧烈波动的大气之间的热阻大,热时间常数极大,所以地下深处的温度受外界温度波动的影响极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2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hui 于 2013-7-25 20:38 编辑
youngliu 发表于 2013-7-25 20:03
楼上说的恰恰反了。频率、电压、温度等都是短稳比长稳好做!比如晶振,最普通的XO短稳都能做到10^-8量级, ...

说的很有道理。我的意思是温度不是一个元件而是一个系统,正如频率基准也是一个系统而非单个元件一样。系统的长稳和元件老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比如OCXO的老化率比秒稳低2个级别(E-10/年),但是用OCXO做的频率基准可以通过外部反馈来控制误差,比如用更高的基准驯服,那样的话N年的误差也不会累积。而短稳指标只能靠内部工艺和机械和电路结构来控制,要想提高一个数量级很难。温度控制也是闭环的,长期稳定性可以靠伺服算法和比较更高的外部基准来做到长期不变,但是短期的话就只能靠工艺结构了。所以我觉得提高短稳指标比长稳要难(不是长稳指标一定比短稳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21: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