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oungliu

理论求证LTZ1000典型电路R2、R3变化对基准输出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09: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LT也有水份,偏差也不算一点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4 12: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youngliu于2010-08-25 14:01发表的 :
继续看一下R1对基准输出的影响
R1决定zener的工作电流,R1的微小改变将在zener的动态内阻上产生压降变化。
从datasheet给出的曲线可得到zener的动态内阻为21ohm左右,当R1=120ohm时,zener电流约4mA,若R1电阻在此基础上变化100ppm,zener电流也将改变100ppm,大约为0.4uA,在动态内阻上产生的压降变化为8.4uV,折合7V基准输出的1.2ppm。LT datasheet给出结果为1ppm,不算离谱,但lymex老大测试的结果(140ohm并10kohm,电阻改变量-1.4%,基准输出改变19.09ppm)与此相差十分悬殊,似乎不很合理。可能的原因有:
1.老大测试的LTZ1000zener动态内阻显著低于典型值;
2.老大对电路进行了modify,工作温度较低,因而动态内阻也更低。

看图,也许应该用下面那条线,因为7V的输出是3脚和7脚,要把Q1算进去的。 至少我测试的方法是从3、7直接采样的。
这样动态内阻就是25mV/5mA=5欧,是21欧的1/4.2,这样就与我的测试结果更接近了。
ZenerR5.gif
ZenerR5-.gif
ZenerR5--.gif

另外,实际LTZ1000很有可能继续低于典型值,这样就可以完全解释了。
这种测试我对不同的LTZ进行了至少3次,结果一致。其他有兴趣的可以重复我的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4 1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lymex 发表于 2011-2-24 12:33
看图,也许应该用下面那条线,因为7V的输出是3脚和7脚,要把Q1算进去的。 至少我测试的方法是从3、7直接 ...

测试齐纳的动态内阻接3-7脚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此时Vbe1将通过高达10000倍的电流,增加的压降达100mV以上,Vbe1成了一个普通的温补pn结。
还是应该测试3-4脚,因为可以分析齐纳管的Rz与温度的关系,并且可以将Vbe1分开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4 12: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顶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0 15: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wlb 于 2014-5-30 18:49 编辑

(1)由于R2变化100ppm,对应IF变化也是100ppm,因此dIF/IF=0.0001,即100ppm。
结果是如何的来的。可以详细算吗?
(2)而kT/q在常温下约为26mV,因此dVF=2.6uV。这样近似准确吗?
I=U/R
dI=-(U/R^2)dR,由此可以计算R温度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假定电压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0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