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回复: 0

MAX6190温飘测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 2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采用电路
非常简单的
MAX6190测试电路01.jpg

搭好的电路块
搭好的测试电路.JPG

20:47分通电,准备10分钟后,先在室温下测试一遍13K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再放到恒温箱内加温再测试。
顺便问一下:这样的测试合理吗?
~!@#¥%……&*
第一遍:10.7度室温下测试,21:01分测量
100_3596.JPG

100_3597.JPG

随后把电路块放到恒温箱里,正在加热...

现在

恒温箱内已到65.6度,断电,等温度降下来一点,再测量13K电阻两端电压

60度时测量
100_3601.JPG
(后面温度计里,可以看到“60”度)
发表于 2013-1-23 2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cpoint 的帖子

ccpoint:不合理 (2013-01-23  20:58)
兄好!
什么地方不合理?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应该怎样改进测试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2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万用表的温漂,或别的因素导致的误差更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mercyau 的帖子

mercyau:我想万用表的温漂,或别的因素导致的误差更大吧 (2013-01-23  21:16)
万用表是放在我工作间的
并没有同被测电路块一起放到恒温箱内

我想:我的万用表在室温下同,就这么段的时间内进行测试
不会有大的误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21: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阻温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1: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gaopeng31 的帖子

gaopeng31:电阻温飘 (2013-01-23  21:46)
您是说那个13K的电阻的温飘
会对MAX温飘的结果
产生影响吗?
那么,做这种测试的时候,
是不是只把集成块放到恒温箱里
那个负载电阻也放在工作室常温下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09: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芯片最大5ppm,表精度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09: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线材都用 特氟龙的 电阻用大功率低温漂

然后线材引出 电阻在常温区  测试下记录数据

然后芯片加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0: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接线的热电动势了。规格书应该有专门的测试电路。具体的应该有测试方法,网上搜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jameserik 的帖子

jameserik:这芯片最大5ppm,表精度不够 (2013-01-24  09:27)
表就是放在室内的,温度稳定
如果用这块表测我的AD588BQ,一个字的误差也没有

那您说说,针对我测量的数据
您认为的“表精度不够”,是什么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0: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T≈50°

按照最大温飘5ppm/℃:

△V=△T*0.000005*1.25=0.0003125V

86E指标在2.2V时±0.05%+8

0.0003125V/2.2≈0.014%,已经小于86E的指标了

我用34401a测试3ppm的固态基准也就跳动4个字以内(△T=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8、9楼的哥哥
我承认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问题是电阻的温飘有多大?电阻仅是6190的假负载,电阻变压5%,6190的负载也就是变化了5%,这个5%的负载变压,能对6190输出电压产生多大的影响?我是不是可以用一个电位器,来模拟一下这个5%的负载变压,对6190输出电压精度产生的影响?
还有这个接线热电动势的问题,从严谨的角度说,是应当考虑进去,问题是我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只能这样做,这么做,这个接线的热电动势,会对6190的输出温飘,产生多大的影响?

什么事情都有多面性,关键是问题的主要矛盾
那么,像我这种测试MAX6190温飘的方法,
测出的数据,到底准确性有多少?是不是有意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1: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86E的温飘和精度远劣于MAX6190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1: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应该找个3478之类的表,另外,电路里别用电阻,就用PDF的典型电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仍然有意义,具体精度不好说,需要仔细设计方法测量计算。其实最大的问题是86E位数不够大,温差又大了点,ic的温度系数不是线性的。测试反应出的ic性能不够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ea123 的帖子

sea123:测试仍然有意义,具体精度不好说,需要仔细设计方法测量计算。其实最大的问题是86E位数不够大,温差又大了点,ic的温度系数不是线性的。测试反应出的ic性能不够准确。 (2013-01-24  12:00)
说得很中肯
虽然我的条件有限
所测数据有一定误差
但我一次购入三片MAX6190
绝对的数据有误差,相对的对比
还是很有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4: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化肥厂的磅秤称钻戒 用的钻戒样本再多 恐怕称得的重量也没啥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5: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dma 的帖子

cdma:用化肥厂的磅秤称钻戒 用的钻戒样本再多 恐怕称得的重量也没啥意义 (2013-01-24  14:47) 
化肥厂的磅秤误差也不该大于5%吧,你若有化肥那么多的钻戒,用它来称也没问题。86E温漂大可以通过放置在温度稳定的环境内解决,分辩能力低可以通过被测原件温差大些来对付,甚至可以用毫伏档,参照电桥平衡方法检测基准IC电压变化。最后数学解算,可以得出IC的温漂。尤其是比对几个器件的差异,很有效的。这种相对测量不需要仪表绝对精度有多高,稳定更重要。当然了,因为表位数少,IC温漂的细微变化测不出,但可以估算出大致情况,还是很有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5: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佩服34401A的设计,没用啥猛料,性能很猛,这就是仪表设计的最高境界。用普通的设备,测试出不普通的结果,也很N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5: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楼主测试中用的电阻确实不大好,如果是碳膜电阻的话,温漂可不得了,那么大的温差,会导致阻值变化很大,基准IC带负载能力普遍不灵,输出电流变化会影响输出电压,导致结果不准确。起码也应该用低温漂的金属膜或合金电阻,也可以考虑其他方法避免这个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5: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
vc86e的主芯片,ES51932,典型温飘75ppm/c
而MAX6190,标称温飘<5ppm/c
应该说,我的VC86E,换上外置基准MAX6190后
表的温飘应该比原来小得多
在购买MAX6190时,商家介绍也是
0000.JPG

现在的情况是
vc86E换上这个MAX6190后,
表的温飘比用内部芯片基准的温飘还要大
我的实验也证实了
所购的MAX6190和标称温飘有很大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6: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不多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你比较倒霉,买到了假货,否则不能比指标差那么多。
2.你的86E内部基准温漂正好和分压电阻温度系数构成了补偿,导致实际电压档温漂很小,另外典型温漂不等于实际温漂。
3.验证表温漂的实验方法出了问题。

另外碳膜电阻3位半的表就可以轻易测出温漂,你可千万别大意。那么大温差搞不好热电效应会达到毫伏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6: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非你买到假货了?
某宝水太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6: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到假货?可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6: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MAX6190是我卖的 假货的可能性为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6: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负载用炭膜电阻其实问题不太大,即使阻值变化了10%(负载电流变化不到10uA),对于基准电压输出也只有几个uV的变化,4位半表根本分辨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8: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淫才啊 。。。。。

还没研究出来倒地如何做呢

首先你先确定 你要做什么
自己想下,你要的精度是多少。

PPM级别的得用6位半高位台表才能看出来结果。
直接手表 好多药考虑的因素。你无法得出精确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假设除了6190自身温漂外没有其他影响因素,那么楼主测得的结果TC=(1.2500-1.2496)/(60.0-10.7)=8.2ppm/℃
MAX6190A的最大温漂是5ppm。二者在同一个数量级内,因为实验条件和方法的问题,引入了其他的影响因素,所以可以认为芯片是没有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8: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ea123 的帖子

sea123:测试仍然有意义,具体精度不好说,需要仔细设计方法测量计算。其实最大的问题是86E位数不够大,温差又大了点,ic的温度系数不是线性的。测试反应出的ic性能不够准确。 (2013-01-24  12:00)
max6190比较奇怪,温飘在10度到85度基本是线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