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3-10-12 15:02 编辑
实例
一个实例是为四核基准做一个恒温炉。
恒温炉采用2mm厚度的L型合金铝型材作为热沉,边长为2cm的方型,上下热靴连接处的高度为1cm,则总面积共约为10cm²。下面分别是侧剖面示意图和实物图:
图中的加热管为IRF4905,黄腊绸包裹的PTC元件为5V2W50°C规格的加热片,其实12V2W70°C规格也能用,目的只是用于给加热管限流,加热能力是附带的。传感器藏在加热管下面垫高的两片小铝片中间。这样一个恒温炉的传感器和加热目标分别与加热源的距离之比是1:15。
加热目标是国产基准管2DW232,经过十五次0°~100°C循环温度冲击,选择零温度系数点在45°C左右且工作电流较小的四个管子作为一组。
用薄的聚氨脂泡沫带在热沉上横向及纵向各缠绕两层,并且用透明胶带压缩性地绑扎好,如图:
由于本例中的热沉是两个L型的角铝连接而成,在热量的扩散路径上比四面连接的要少了四分之三的面积,故实际的加热目标端获得的热量或者波动是四面连接形式的四倍,即约为4/225=0.0178。热流向如下图所示:
采用前面介绍的通断式控制器,翻转温度的阈值为12.1m°K,按上式算,对应的加热目标端温度波动约为0.22m°K,对于加热目标在恒温点的温度系数为1ppm/°K的器件,影响为0.00022ppm。
下图是包含基准、控制器与稳压器的小板:
小板装在屏蔽盒中,屏蔽盒安装在大板上,布局如下图:
这样组装完成后的10V基准,在环境温度为28°C时的性能为:
初始加热时间为90秒,进入2ppm的时间为2小时,在6小时后进入1ppm范围。
负载能力为10mA,负载调整率为3ppm/mA,或30µV/mA。
稳定后的控制器通-断比约1:15,恒温炉平均工作电流约7.3mA;整机工作电流约47mA上下,交流供电下的总功耗约0.94W。
直流供电下,电源是3AH18.5V的锂聚合物电池,预期的续航时间至少为50小时。
在10V档测量,DC~0.78Hz频段的有效值噪声在0.7µV~3.5µV之间,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有所区别;相对10V输出,相当于0.07ppm到0.35ppm之间,平均为0.228ppm左右。
两台同规格、同工艺、同一选型标准的10V基准背靠背连接测量,六天的有效值噪声平均为0.35µV,对应单台平均0.245µV的水平。测量中测得的最大单台平均有效值噪声为0.552µV,最小单台平均有效值噪声为0.158µV,相对基准的10V输出,噪声水平分别相当于0.0552ppm和0.0158ppm。
无法在六位半的条件下精细测量基准随温度的确切漂移量,但通过背靠背连接的方法,两台基准在22天中的合成偏移在0~16µV内变化,且基本上与温度变化不构成对应关系。
在整个测试期中,没有发现控制器通-断过程的节律变化与显示的测量值的变化相关联,这表明通-断过程没有影响到基准器件的稳定。
使用的测量设备是Solartron7065,统计取样的时间间隔是2秒,读101个值做标准差和阿伦方差,结果取阿伦方差值[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