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坛子里买了个HP4263B,测试夹具也是原装的,很不错,开机、reset、设置电源频率、电缆长度后,测了几个电容都比较准、同时换不同频率(100、120、1Khz、10k、100k)差异也很小。
但既然有差异,就想探究到底哪个值更准、什么设置精度更高(这恐怕不仅是38°的风气、更是存在的根本原因,呵呵),就把4263B的说明书,测试夹具选择指南、service manual,还有HP的阻抗测量文章(比较全面,涉及电桥、I-V法、Q表、射频I-V乃至矢量网络分析仪),还有个97年的LCR/阻抗测量基础找来看了看,学了些以前不知道的,但也有了一些新的困惑,有熟悉的高手请指点、讲授。
“基础”(LCR / Impedance Measurement Basics )里说,只是开路、短路补偿(不知道是否大多数人使用LCR电桥就是做下简单的开、短路校正?)无法消除杂散电容、电感、电阻和相位偏移,也无法消除不同仪器测试结果的不一致,还给了个图示
(偷偷高兴一下,第一次成功上图)
后面又继续讲到,如果测量范围宽,就选100~1k阻抗、已知精确值的负载来做校正(补偿),推荐使用电阻或损耗D小的电容,比如云母电容,不推荐用电感做校正。 如果只测量某个固定范围,就用阻抗接近的负载来校正。
我的疑问Q1:用阻抗相同的电阻(无感电阻)和电容校正(补偿)是否等效?
自动平衡电桥的信号源流经DUT后再经过一个纯电阻,电阻上电压和电流同相,通过测电阻上的电压就得到电流,DUT上还有个电压检测,送到相敏检波器,再到ADC,实际上就是一个矢量电压表(或者按我个人的理解,可以基本看成一个“低频段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得是DUT的复阻抗,Z=R±jX,在直角坐标上是x、y两个轴,用矢量表示是模长和角度,按一般理解如果要精确地对矢量进行校正(标定),必须要校正位于x、y两个轴上的R和X,或者模长|Z|和角度/-, 如果是一个纯电阻,其实只校正了x轴上的分量,如果是一个纯电容(或D很小),其实只校正了y轴的分量。
或者换一种方式问,如果用电阻做的校正,拿来测电阻没问题,但如果要测电抗元件,就需要用已知容量的、低损耗电容做校正?
(其实我暗自猜测,是否应该用纯电阻、再用纯电容分别做一次才是最好的办法,相当于把x轴和y轴都校正了,但LCR电桥本身可能只接受一次负载校正,一做load correct,就把原来的参数扔了)
-------------------------------------------------------------
应该说HP们为了提高LCR的测量精度动了很多脑筋,在夹具上不仅是4线达尔文接线消除线压降误差,普遍采用屏蔽电缆,对称性也很好(打开看过,四个端口出来到DUT的线基本等长,坛子上有个帖子,一个朋友买的二手剪了线的HP夹具自己用同轴恢复,但离线孔近的电缆短、远的长,估计性能有影响,我看HP夹具同轴是等长的,多的部分宁愿盘卷在里面),除此四线之外,还采用了四端对接法(4TP,four terminal pair),就是同轴电缆外皮不仅做屏蔽,而且在靠近DUT的地方还依次连接,作为电流回流的途径,理由据说是“每根同轴电缆的芯线和外皮都I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消除电流带来的电-磁-电感应”,同时也提到,为了减小电流(产生磁场→感应电流)的影响,应该用“尽可能小的电流进行测量”
Q2:相敏检波器、ADC都有分辨率(或类似问题),按照常规是否 还是应该在满度(这里不是指量程,而是信号源、或叫激励电平)的中间或略高一些能获得最佳的精度?而不仅仅是为了减小感应让信号处于检波器和ADC的低端。
--------------------------------------------------------------
测电容时选择信号源频率的基本原则大家都知道,大电容用低频,小电容用高频。
Q3: 4263B的阻抗测试范围是1m欧姆~100M欧姆,是否有一个建议或推荐值,在什么容量范围采用什么频率?
或者换言之,|Z|在什么范围是电桥的最佳精度区域?(似乎HP或者国内包括同惠的内部培训手册上也没有很明确的说法)
Q4:我只有一个HP16048C四端对开尔文夹,用得更多的是SMD,即使引线元件也更愿意用0m夹具测,HP原装的、哪怕二手都太贵,是否买几个同惠的经过开、短路、负载校正也能得到满意效果?
如果有熟悉这方面的高手、老师肯不吝赐教,将不甚感激。
(来38°学习了不少东西,包括《低电平测量》中文版。。,受益良多,感谢lymex、thy888等诸位大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