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引用第9楼xiaosun于2011-03-03 03:22发表的 : "我的办法是适当REF5025的输入电压并通过调整加重的输出负载使芯片发热" 难到这个REF的电源调整率与负载调整率不是一般的牛
引用第5楼guanger于2011-03-03 00:40发表的 : 既然开槽了,芯片下面还铺铜,不是导热更快吗?
引用第18楼longshort于2011-03-03 06:47发表的 : 看电路图,原来是用了自举的思路,通过Q1将输出抬升了因负载调整率而丢失的一部分电压,很高! 另外,从3脚输出的温度信号通过U3B缓冲来控制U3A的电位,也是个不错的方法。不过在U3A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没有直流反馈,怕温度变化与输出变化滞后太大吧?如果按手册数据先设定一个补偿的比例,也就不需要加热芯片了。
引用第22楼a-fly于2011-03-07 17:18发表的 : 18楼说的没有直流反馈,这个确实需要考虑,目前的方案仅仅参考了LTZ的典型应用电路,没有认真调试过,现在没有经验。 但你的最后一句“如果按手册数据先设定一个补偿的比例,也就不需要加热芯片了。” 这个我不是很明白,加热是肯定需要的,如果“先设定一个补偿的比例”,也许可以减小恒温电路的振荡。
引用第23楼longshort于2011-03-07 18:26发表的 : 恕我直言,加热实在是个不怎么样的主意。 芯片有个参数叫热阻,单位是°C/W,REF5025的这个参数的值,在底部是5.7°C/W,在顶部是13.7°C/W。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芯片如果达到了1W的功耗,那么从芯片到封装底部的自由空间的温度差是5.7°C,从芯片到封装顶部的温差是13.7°C。其实也就是对于热的阻力的表示。 你要加热芯片,而且是依靠芯片自己的功耗来加热,显然这种做法造成了显著的热阻。只要产生了热阻,那么芯片的温度和外围器件的温度就存在一个梯度场,这个温度场使相关的所有器件的温升都不一致,因而器件的温飘也就不同,无法依靠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温度漂移的问题。 .......
引用第24楼a-fly于2011-03-08 22:14发表的 : 我很难理解您有些话的意思,“芯片有个参数叫热阻,单位是°C/W,REF5025的这个参数的值,在底部是5.7°C/W,在顶部是13.7°C/W。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芯片如果达到了1W的功耗,那么从芯片到封装底部的自由空间的温度差是5.7°C,从芯片到封装顶部的温差是13.7°C。其实也就是对于热的阻力的表示。” 热阻,我肯定明白,但是实在查不到你提供的“在底部是5.7°C/W,在顶部是13.7°C/W”?(也许你根据某些类似封装推算的),我所了解到的是REF5025的结—环境热阻是150°C/W,遗憾的是此芯片的手册上并未提供结—壳热阻。 .......
引用第25楼a-fly于2011-03-08 22:25发表的 : 刚才漏了一条。 “REF5025有个TEMP的输出端,按手册参数,芯片温度每摄氏度上升2.64mV,而芯片输出电压的漂移大约是20ppm/°C。这之间是不是有个比例关系?” 它的TEMP端是一个监测芯片结温的温度传感器输出,芯片结温每上升1摄氏度,TEMP端的电压上升2.64mV。而其基准电压与结温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呈马鞍形,在常用的温度范围内,大概在5°C和70°C最高,37°C最低,这三个温度点附近其实都一个近乎“0”温漂的特性。 而的电路中,当R10不接时,恒温温度约40°C,并上R10时,恒温温度约70°C。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