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用VISHAY和AE箔电阻做了恒温的10V基准,测试近2个月,变化了差不多2PPM,现在的值基本稳定下来。参考FLUKE公司的文献知道,基准的成品要老化4个月才出厂,还不说初期的筛选。所以我认为,2PPM的变化还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后期的变化趋势减缓。
263制作的10V基准的主要成本在电阻,使用VISHAY和AE的固然不错,调值后所有电阻要10只的样子,新品价格数十元一只,AE电阻我是买的全新的,批发价38元/只,这样的价格,一般爱好者都难以接受。
塑封箔电阻全家福
适逢朋友介绍,国产的RJ711他们用过,性价比高,阻值可以定制,于是团购置了170只RJ711电阻,我定了110只。盼望了10余天,包裹到手,打开一看,其工艺粗糙,与VISHAY比较,简直就是山寨品都不如,心里一下凉了半节,是箔电阻吗?赶紧解剖一只,还是那东西,心里稍微安顿了些。连夜测试温度系数,在4PPM/℃附近,还将究,终于可以放心睡觉了。
丑陋的RJ711
一只牺牲了的RJ711
接下来装了几个10V成品板,花了几天时间对其中的2个进行了温度系数的匹配,结果令人满意,可以匹配到0.6PPM/℃以下,不比用RX70的线绕做的差,还算对得起每只10元的价格。
为了与VISHAY的有一个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开始考虑恒温状态的制作装配,与拆机大户多次打招呼,高价求恒温晶振。差不多一个月后搞到了一个合适容积的恒温槽,这个恒温槽相对以前我用的都简单,估计指标也差些,但对调试得当的263来说,2℃以内的变化是影响不大的。这个恒温槽电路如图,一个温度传感器,25℃约55K。因此这个恒温槽容易仿制,具体思路,用一节Φ40铝管做均温内筒,加热绕组用Φ0.12的丝包康铜丝双折并绕,无感。保温得当的话,45℃恒温只要12V,80mA的加热功率(环境18℃)。外筒可以用保温杯,当然也可以用大于Φ55的铝管,内外筒间填充绝热材料即可。这个想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简单易制的恒温控制电路
恒温槽控制电路实物
已经装配好的263恒温基准内筒
装配中的恒温10V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