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楼上看法。
1、成批测试的话,任何电压基准的输出都有一定的离散性,也就是实测数据往往是以某个值为中心,越接近这个值的出现的机会越多,偏离这个值越远则出现的机会就少。
具体到本例,个人以为1.25000这个规格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也很难找得到正好这个规格,即便是1.25085(或其他任何不超出标称误差的规格)这样的数据,只要足够稳定,并且经过标定知道它确切的值,实际上和1.25000是一样使用的。如果刻意追求输出的值一点不差,直接的后果是成品率很低,价格很高,另外对使用者意义不大。所以说一般来讲基准产品都是表明规格在某值,偏差在某范围内,例如1.25V加减2%,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合格品,取一批实测的话,每个样本应当是1.225-1.275V范围内的某个确定值(例如1.2373V等等),大致以1.25V为中心的正态分布。
打个比方:超市出售标称80毫米的苹果,如果买上100只苹果实测,其实真正80.000毫米的苹果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是80加减5毫米这个范围内。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超市即便是真的出售100%都是80.000毫米的苹果,对购买者除了价钱贵上几倍,并没有别的任何意义。再说了,1000只苹果只能挑出1只80.000毫米规格的,其余的799只怎么办呢?
2、需不需要恒温要看器件本身的素质和和具体要求。一般是高等级的基准器件和较高的要求(例如五位半以上)才需要恒温。
另外补充一点,往往是中低等级的基准产品很容易买到诸如10.00,5.00,1.25之类的规格,但很高等级的基准芯片(例如LTZ1000),它们的输出值往往是7V左右,这是因为7v左右是固态基准输出的最原始规格,也是最能保持原芯片输出性能的原始状态,其他的规格(例如10.00)都是经过一系列的电阻和运放等变换输出的,这样的话仍然维持高的性能就比较困难或者增加很多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