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回复: 0

发个国产的pA级弱电流放大器拆解,新手上路请大牛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3 1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仪器为4通道I-V放大器,设计精指标是10pA~1mA共9档放大,10倍量程可调,最大输出±5V,实测3.7V左右。
内置低通滤波器。直流漂移0.1pA/小时。
下图是拆机后其中一路的板子,其余三路保持原来状态。两块大板之间直立的小板应该是用于量程切换控制的。
可以看到为了保密需要,芯片都是打磨过的,但据推测DIP8的片子都是OP07,DIP16的是4051:

从BNC输入端的背面拍摄:

内部电缆连接至PCB板,热熔胶封闭焊点:

板子是通过这种铝合金零件固定在机箱上面的:

这是静电运放和反馈电阻,可惜片子打磨后看不到型号了。电阻最大1GΩ,电阻类型和版上bg2vo大神介绍的不太一样:

换一个角度:

再来1GΩ:

和100MΩ:

图中绿色和红色的都是电容吗?请大牛指教!

红色如图:

清楚点:

  

第一次发帖,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请指出,我再补充照片。
谢谢观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11-9-23 11: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1: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发帖,不太会操作,已经补全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做工,看着太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1: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PCB来看,难以相信能做到pA级!难道是技术太牛,以至于工艺都能忽略到这种程度?
红色的电容是CBB,绿色的应该是涤纶电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2: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1G电阻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做大0.1pA的,走线上也做了很多等电位屏蔽,但有以下问题:
1、输入电缆很一般,没看出特别的,应该用特氟龙材料的
2、等电位屏蔽线没有过孔
3、热熔胶绝缘性能不好
4、布线很差,该集中的东西太分散。

另外,运放不会是OP07,应该是低输入偏流的静电运放,后面的多路开关很难有低漏电的,是瓶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2: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乖乖,也太复杂了些!

这个机器10pA级是可以做到的,只要PCB做好工艺卫生是没有问题的,再高就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2: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漂移0.1pA/小时,这个指标我觉得比较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3: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漂移0.1pA/小时,应该是零点稳定性。我DIY的,零点稳定性非常很好。但如果反馈电阻不好的话,加了电压后会有介质吸收/释放效应,类似于电容/蓄电池,电荷半天放不出去,造成读数逐渐变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4: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liwei_jlu) 的帖子

价格可不便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4: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To pipelie:
是的,我仔细地看过版上大牛们做的的板子,还有拆解的国外机器,感觉有挺大的差距的。
还有,谢谢指出这两种电容,它们使用起来有区别的吧,能否指点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5: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lymex于2011-09-23  12:38发表的  :
最大1G电阻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做大0.1pA的,走线上也做了很多等电位屏蔽,但有以下问题:
1、输入电缆很一般,没看出特别的,应该用特氟龙材料的
2、等电位屏蔽线没有过孔
3、热熔胶绝缘性能不好
4、布线很差,该集中的东西太分散。

感谢大神的回复!从你之前发表的帖子中学到了很多!表达一下崇拜,呵呵~~
您提到了‘等电位屏蔽线’,具体是在什么位置啊?
布线中,需要集中布置的是高阻和输入那里吗?我看到大牛们的板子中,这部分有很多是直接搭焊在一起的。

对了,后级的运放(直插8脚的那10片)可能是op07,用作后级放大和滤波器吧?之所以说是OP07,是因为虽然芯片表面被打磨了,但是当我把片子从插座上撬开时,发现PCB上赫然有‘OP07’的丝印,呵呵。不过是否厂家的烟幕弹也未可知。
至于您说的静电运放,我觉得应该是图中和1GΩ的高阻直接搭接的那个贴片的芯片,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5: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lymex于2011-09-23  13:09发表的  :
直流漂移0.1pA/小时,应该是零点稳定性。我DIY的,零点稳定性非常很好。但如果反馈电阻不好的话,加了电压后会有介质吸收/释放效应,类似于电容/蓄电池,电荷半天放不出去,造成读数逐渐变动。

您说的没错,就是零点稳定性这个指标。
不过根据我的实测,这台仪器的指标远没有您做的这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18: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我DIY的,由于没有换档开关,电池供电,因此可以排除大部分干扰和漏电,做到接近理论值。
其实弱电流放大器也不神秘,遵从几个要点,谁都可以做好。
第一级,也就是搭接反馈高阻的运放,一定是静电的,即输入偏置电流Ib要非常小,才能流过1G电阻的时候不产生大的压降,否则就形成零点了。Ib的变化是无常的,因此只有Ib小于0.1pA,才能1小时的稳定性优于0.1pA,否则Ib的变化是与信号直接叠加、分不开的。转成电压后再放大用OP07当然可以,甚至用LM358都可以。
等电位屏蔽,图中带红点的地方都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2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armdsp于2011-09-23  14:53发表的  :
To pipelie:
是的,我仔细地看过版上大牛们做的的板子,还有拆解的国外机器,感觉有挺大的差距的。
还有,谢谢指出这两种电容,它们使用起来有区别的吧,能否指点一二?
简单说两种,都是薄膜电容。涤纶是一种介质,这种涤纶电容以前在电器里面常见,温漂有些大,一般用在中低频滤波旁路。
CBB是聚丙烯电容,国内的说法,国外对应的是MKP。
薄膜电容种类挺多,眼花缭乱:
CB :聚苯乙烯     国外对应为MKS(聚酯薄膜)
CBB:聚丙烯        国外对应为MKP
CO/CI:玻璃釉电容
云母
MKT
KP
独石
以上都是常见薄膜电容,每种下面又细分有不同的类型,感兴趣的自己google啦,我也不太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2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lymex于2011-09-23  13:09发表的  :
直流漂移0.1pA/小时,应该是零点稳定性。我DIY的,零点稳定性非常很好。但如果反馈电阻不好的话,加了电压后会有介质吸收/释放效应,类似于电容/蓄电池,电荷半天放不出去,造成读数逐渐变动。



老大DIY的这个因为简单,simple is the best! 零点好在意料之中,但是这么好还是惊讶!
楼主这个比较复杂,PCB工艺/制作,用料看来都不是那么讲究,也很惊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2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最前端的模拟开关啥型号?丝印应该在IC座下,把IC扒下来看看
这个是测AC?D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22: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 外观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3: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以上各位不厌其烦的解答~~出差两天刚回家,明天慢慢学习消化吸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8 08: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新手,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21: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国产的pA级微电流放大器是哪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9 23: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pA级的多少应该洗洗,这个样子,天一潮,nA都保证不了。

pA级别的输入引线至少应该空气隔离,好一些的是物理切割的隔离岛,最好的是特氟龙隔离岛,这里面的运放管脚居然是直接焊上的,而且还是SO8封装,还有助焊剂,1G电阻上还有锡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9 23: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明白,PCB上有元件型号,还要打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