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2445示波器很多是日本SONY-TEK生产的,这种机器的风扇采用了直流电机外加叶轮,类似离心风机的结构。由于电机轴比较细,叶轮又比较大,还远离轴承,旋转起来动平衡很难保证。因偏心震动造成电机前端轴承磨损,轴承磨损后电机轴的径向间隙变大,使得扇叶抖动加剧。如此恶性循环,电机轴承严重磨损,扇叶抖动剧烈,最后电机因扫膛发热而报废。
所以,这种机型电机寿命一般也就是3000小时左右,很少有超过5000小时的。维修中一般采取更换电机的方法,但是因为是设计缺陷,电机短命的问题无法根治。可能TEK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后续的产品中撇弃了这种设计。请看
图1:TEK2445的机箱后部的风扇
图2:电源板上的风扇电机
图3:TEK2465采用的风扇加导流罩系统
现在这种机器已经生产了20多年了,厂家已经停止配件供应。在二手市场买,电机的价格快抵上半台机器的价钱了,而且进口手续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朋友将电脑风扇装到机箱后面,然后在后面罩上开一个洞。风扇问题是解决了,看上去有些太那个了。
参照TEK2465的风扇系统结构,在不改变机器外观的前提下,试着改装了一台机器。试用后效果比较满意。
要想改造,就要先将原有的风扇组件拆下来。这种貌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并不容易。因为风扇电机是装在电源板上的,维修电源也需要先拆下风扇。由于不了解这种机器风扇的结构,在以往的维修工作中,拆坏的不在少数。风扇与电机轴是靠一个锥形的锁紧机件连接的,正确的拆卸方法是,先用套筒拧松锁紧螺母,拧出一两圈就可以(千万不要用改锥拧中间的螺钉,否则可能将锁电机轴的机件拧碎)。然后,一只手向外轻轻拉风轮,另一只手用小锤敲击风轮中间的螺钉,就可以将风轮取下来。
图4:风扇与电机,拆卸时用小锤敲风轮中间的螺钉
卸下风扇后,将电源组件拆下来,再将电机从电源上拆下。过程略。
下一步,就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了。
为保证散热效果,我选用了薄型的电脑机箱风扇,电压12V,电流0.18A,外形80X80X16mm。因为原有的通风孔比较小,为适应新的风扇,需要重新开通风孔。
首先对风扇定位。将风扇放在后面板上,将签字笔芯插到螺丝孔中,画出4颗螺丝的位置。风扇要按照图中那3个红圈标注的3个螺钉的相对关系确定。不能随意摆放,会影响到其它部件的安装。
图5:风扇位置。这是最后完成的效果图,注意风扇与三个螺丝的相对位置。
然后,用3.4mm钻头打底孔,再用M4的丝锥攻上螺纹。
图6:打孔、攻丝后的后面板。通风孔后面那块黑糊糊是2mm厚的定位钢板。因为通风孔中部是空的,开孔器无法定位,必须有一块辅助钢板帮助定位。
图7:使用75mm的开孔器。先在定位钢板两个风扇螺丝孔对角线的位置打孔,再在两个孔连线的中间位置用开孔器定位钻头打孔。将定位钢板固定在后面板的内侧,然后用开孔器打孔。注意,图中有一个用红圈圈出来的孔,那是个风扇的电源线孔,位置一定要与图中的一致。偏左会影响到字符板,偏右会影响到电源板,所以偏左偏右都不行,会影响将来穿线。
图8:开孔器、定位钢板与切下的后面板
开好大孔,工作已经进行一大步了,下面需要考虑如何给风扇供电的问题了。
选定的风扇是12V的,是否可以从稳压12V取电呢。理论上没问题,但会增加12V稳压的负荷,并且风扇运转时的干扰很大,可能会影响到电路部分,这个方案被我否定了。若还使用原来的风扇电源,对机器影响肯定最小。但是原来电扇用的是不稳压15V,实测电压是18V,直接拿来用肯定不行。用电阻降压,虽然电路简单,但发热是个头疼的事情,不好。最后确定采用三端稳压块7812,既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压,发热问题也彻底解决。为了让7812安家,需要在后面板适当的位置,用2.5的钻头打底孔,用M3的丝锥攻丝。7812外壳就是公共端,可以不用绝缘,直接固定在后面板上。插头就是原来风扇带的,线头位置重新进行调整。3个芯线分别接电源,风扇负极,风扇正极。电源线通过穿线孔,接到原电源插座的中间的位置上。
图8:改造完成的风扇组件,7812的位置如图
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因为后面罩里面有配合原来风扇的导流槽,与新装的风扇位置上有冲突,需要进行一些改造。加工的位置在图片中可以看出来,不再多讲。需要注意的是剔槽的深度要不少于风扇的厚度16mm。
一点儿遗憾:我在施工中是有各部分的具体数据的,原想把各个打孔的位置准确标注在图片上,因为我对PS实在是不灵光,尺寸线不知道如何标注上去。只能让想照方抓药的朋友按图索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