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V的产生办法
100V的电压较高,很难有一个现成的100V基准。
要产生100V的输出,一般都要具备至少120V的电源(含合计)。用脉冲、电感等从低压得到高压的方法不推荐。
如何得到精确稳定的100V呢?常见就是串联法和电阻(+运放)升压法。
电阻升压法
这个方法与常见的7转10类似,也是电阻串采样,运放放大+输出。
基于的基准,可以是7V,也可以是10V,但最好是7V的原始基准,10V已经被升压一次了。
采样电阻,可以用塑料块统计,也可以用金封统计,也可以用别的,但电阻往往是最影响性能的。
运放,由于难于找到高压的,因此一般采用三极管扩压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电路简单、节省成本,但升压后的100V不会好于原始的基准,而且其性能大部分取决于升压电阻串。
AN-86里面有一个电路,是一个“程控的”电阻升压电路,可供参考,其中红色下划线的就是分压电阻串:
电阻串用了Vishay 的VHP100,当然非常好,成本也很高,LTC1152性能也很强(RR稳零),运放后面的一大堆东西就是扩压的,上下对称。
Q1及三个电阻(50k、510、330)接成一个共射反向电压-电流变换器,每伏大约25uA;Q3接成射随;Q5、1k、27提供过流保护(运放的常规做法);1M和1N4148用于减少交越失真。
当然,这是个双向的、任意电压输出,因此用了反相器法。反相放大的方式不太适合单一的100V,否则需要负的10V了。单一100V可以改成同向放大。
再看一下Fluke 335D的框图:
里面有个公式我重新写一下:
Eout = Rsample * (Emaster / Rrange)
其中后面括号里面的就是15V的主基准加到Range Cal电阻上流过的电流,这就是设定电流,在100V档时,这个电阻是150k,因此电流0.1mA为固定,该电流也完全流过Sample String(取样电阻串,也就是前面板操作的7个旋钮,范围是0到1M),所以输出电压就与这个电阻串成正比,范围从0V到100V。当档位改换成1000V的时候,改电流变成1mA(电阻15k),因此电压可调范围就是0-1000V了。
电阻升压法性能分析:
长期稳定性 = 基准的长期稳定性 + 采样电阻串的长期稳定性
其中运放、热电等,一般可以忽略,就不再体现。
例如基准2ppm/年,电阻串3ppm/年,则100V基准为5ppm/年(不考虑抵消问题)
如果采用VHP之类的金封,那么100V的年稳有望做到3ppm之内;
温漂的公式也是一样的:
温漂 = 基准的温漂 + 采样电阻串的温漂
采用超级基准的话,温漂可以做到0.05ppm/K,电阻串需要仔细选择和匹配后才能达到类似的指标。
另外还有噪音:
噪音=基准的噪音+运放的噪音
电阻的噪音很小可以忽略,超级基准的噪音大约0.2ppm,其它优质基准大约0.6ppm,运放的噪音如果选自稳零的话大约0.1ppm,合计0.3ppm到0.7ppm。
串联法
串联方法,具体看起来,也有稍微不同的几小类:
1、二端简单稳压管串联
比如用2DW7C,或者1N829。
非常简单,体积小,性能差,不好微调。另外,这些管子也不是很便宜,除非用普通稳压管,但那样性能太差了。
2、三端并联稳压IC接成二端进行串联
比如用TL431,电流1mA即可,老化参数不清楚,温漂能做到15ppm/C之内。
很简单,价格也不贵(本来TL431非常便宜但需要40个串联),体积小,可以微调。
3、二端优质稳压IC
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LT1021-10、LT1031、LM369等,具有电路简单、性能优良、可以微调等特点。
以上的所谓简单,是因为可以把所有的管子都串联起来,统一用一个恒流源供电。另外,这些串联方法都具有输出不怕短路的天然特点。
4、三端优质稳压IC
也就是串联型稳压IC,常见的很多,例如AD587、AD588、REF102。
一般用10V10个串联,但每一个都需要自己的独立的隔离的电源,因此比较麻烦。另外,这种方式的短路保护不太好办。性能上当然还是不错的。
5、超级基准串联
这是能想到的最好的100V,用14个超级基准,每个平均7.143V,需要独立供电。
串联法的性能,一般是非常好的。原因之一是直接用基准输出,原因之二是多个具有统计效果,噪音下降为根号N分之一(N为串联数量),长期稳定性和温漂也因为抵消的原因可以降低。
长期稳定性,大约为单个基准的1/2
温漂,大约为单个基准的1/2甚至1/3
噪音,大约为单个基准的1/3
可见,串联法能可以得到相当好的性能。当然,串联方法也有自己的弱点,比如输出电流小、负载调整率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