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回复: 0

用SZA263试验制作超稳10V电压基准(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9 01: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SZA263试验制作超稳10V电压基准(一)--THY888在广坛发的,我帮转过来!

BY2071是原北仪仿制的FLUKE 515A多功能标准源,我曾经有过两台BY2071,在几年的使用中发现其直流部分相当不错,于是对其DC 10V的输出稳定性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连续通电考核测试。结果非常不错,稳定性优于3PPM/90天,粗测温度系数也小于0.3PPM/℃。其貌不扬的BY2071有何秘笈,将其开膛破肚并未发现其特别之处,典型的国产仪器设计风格和工艺,精密点的电阻都是RX70系列的线绕电阻,工艺有些粗糙毫无精雕细琢的痕迹,更没有见到标准源中里三层外三层的穿衣恒温部件,倒是两枚摩托罗拉公司的两枚SZA263比较扯人眼球,简单看了一下分属交流和直流部分。
SZA263有何来头?放狗一搜,方知SZA263是福禄克公司委托IC厂定制的一个基准器件,在福禄克公司的相关文献中称其为参考放大器。该公司从1970年代的初期就开始在开发的多位表和多功能标准源中大量使用。三十余年来,福禄克工程师执迷不悟地一直使用它,尽管后来有了LTZ1000ACH这类优秀的基准器件出现。难道是福禄克的工程师不能与时具进,还是SZA263使用灵活,适应面广,放之四海皆准不成。由此萌生了用SZA263制作10V基准的念头。
网络上有关SZA263的应用资料非常有限的,在福禄克公司的产品说明书中有只言片语的介绍。仔细研读了福禄克公司的《校准理论和实践》一书,并参考了FLUKE 515A和732A的应用电路,拼凑了图1上部所示的电路图。核心器件就是所谓的参考放大器SZA263,4条腿CAN封装,它的内部电气连结图见图1右,里面仅包含了一个正温度系数的齐纳二极管和一个NPN型的三极管而已。参考电压Vref是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和三极管B-E结的正向导通电压之和。由于硅材料PN结的正向压降有-2.1~2.5mV/℃的负温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齐纳二极管的正温度系数,Vref被补偿后具有了零温度系数的性能,当然零温度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也许对大名鼎鼎的1N829A大家不会陌生,其零温度系数的性能原理也是如此,在Solartron 7150/51,7071/81,Datron 1061/65/71/81高位表中,4000系列多功能标准源中独领风骚10余年。齐纳二极管的电流对其产生的电压有相当大的影响,提供齐纳二极管的电流要求相当稳定。由于SZA263的特殊结构,内部齐纳二极管的电流可以相对独立,实际运用中使Iz远远大于Ic,尽管Ic可能会有变化,但对Iz来说可以忽略不计。SZA263的三极管还可以组成前级的误差放大器,其增益可以有高达1000倍以上,10V输出的微小变化ΔV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放大。
图1下部是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典型电路图,对比图1上何其相似,可以说SZA263的应用电路就是串联型超级稳压电源。只不过器件和工艺远远优于一般的稳压电源罢了,因此可以用通用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的理论来分析和认识SZA263的应用电路。

1.取样电路,由电阻R1和R3组成,连结在10V的Hi和Lo输出端子上形成分压电路,电路中的一切原因造成的10V输出电压的细微波动ΔV,均会被采样到,送到后面的参考比较放大电路。电阻R1和R3的温度系数和长期的稳定性对10V的输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后的把关口,前面原件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包含在了整过的稳压负反馈回路中,可以被整个深度的负反馈电路在一定程度的修正。这两个电阻的选取遵循以下的原则:
R3/R1+R3=(Vz+Ube)/Vo
式中Vz—齐纳二极管的电压,Ube—参考放大器的基极发射极间电压,它们的和约7V,SZA263个体之间有差异。Vo就是目标的输出电压,这里为10V。
取样回路的电流大一些好,抗干扰能力强,以远远大于流入参考放大器内三极管的电流为宜,这样才不会导致分压比发生变化,影响稳定性。但也不能太大,否则电阻的电流热效应将会影响电阻自身的稳定性,还会消耗过大的输出电流。
2.比较放大电路,由电阻R2和SZA263内部的三极管组成。用串联稳压电源的理论分析知道,该级的放大倍数和温度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10V的输出指标。放大倍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Kv=R2β/(1+β)Rz+RB+hie
式中β为内部三极管的放大倍数,hie为其输入电阻,一般300到1000欧姆间,Rz是内部齐纳二极管的动态电阻,15到50欧姆间,RB是采样电阻的并联值。一旦263选定,对其有关键的影响就是R2和取样电阻了。在FLUKE的相关资料中都要求R2与263A配套,这里的阻值一般都在100K以上,可以有大的放大倍数Kv,也使得Ic比较小,不至于对齐纳二极管的工作电流带来大的影响。
3.基准电路,由R5和内部的齐纳二极管组成。这个环节为电路提供了一个稳定性非常高的直流电压,10V输出稳定的前提条件就是基准必须稳定,后续电路的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证该指标不被放大恶化。内部特制的齐纳二极管保证了要求。由前面的叙述我们知道,齐纳电压的稳定不能只靠齐纳二极管保证,还必须为其提供非常稳定的电流Iz,在电路中用线绕电阻接在稳定的10V输出端,由于线绕电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加之10V的输出也非常稳定,故可以保证Iz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为了实现Iz远远大于Ic,R5选得比较小,只有1.27K。
4.输出调整电路,由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D2组成,其作用是调整输出电压到设定值,相当于一个受控的可变电阻,是典型的射极输出放大器,输出电阻小,具有一定的带载能力。
在图1上电路中多一级放大,由运放LM308和电阻R4,R6组成,其作用是将7V左右的输出放大1.422倍,得到约10V左右的输出。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对10V输出的终极影响是基准部分和采样电路的稳定性,其它部分的变化都可以被采样到,并被调整。基准已经由SZA263决定,我们无法改变和选择。我们能够努力的只有尽量用稳定的采样电阻R1和R3,特别是其比例的绝对稳定至关重要。考虑到器件的来源,标称值的电阻采用VISHAY S102系列的,特殊阻值的全部考虑国产的RX70-0.25系列,部分也可兼容使用VISHAY S102的电阻。PCB板见图2,分成两部分,采样部分独立,便于进行特殊的照顾。整个板子的尺寸不大,采样部分Φ37,主体放大部分48×42。是按照我手中的恒温槽安排的。由于考虑兼容不同封装的电阻,图中绿色部分显示是与布线规则冲突,不会影响实际的器件安装。
81304045055.JPG
8125640170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08: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0 09: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一定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1: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1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1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4 11: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取经,念佛,盼成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9 0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好实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23: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正是要找的谢谢楼主,现做记号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6 0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器件很难找的,8840里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6 09: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用普通的稳压二极管跟三极管组合成SZA263那样呢?不知道稳定性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14: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LS的想法基本上不可能实现,这个器件是找MOTO代工定制的CAN封装,你应该懂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2 12: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利达 发表于 2013-5-6 09:27
能不能用普通的稳压二极管跟三极管组合成SZA263那样呢?不知道稳定性怎么样

可以用6.2V的普通稳压管与三极管组合成263那样使用以得到温度系数补偿,但噪声不一定低,老化则取决于所用的稳压管以及三极管。三极管用金封小功率管应该会比塑封的好一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2 21: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求不严格的话就不要做基准了,那还不如做个东东,不要求指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3 0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youngliu 发表于 2013-5-22 12:25
可以用6.2V的普通稳压管与三极管组合成263那样使用以得到温度系数补偿,但噪声不一定低,老化则取决于所 ...

普通稳压管噪声不是一般的大,6.2V的也不例外,与基准管(例如2DW232)相比,比例在100倍以上,用高阻抗的恒流源测试就很容易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3 10: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5-23 07:37
普通稳压管噪声不是一般的大,6.2V的也不例外,与基准管(例如2DW232)相比,比例在100倍以上,用高阻抗 ...

用同样方法测2DW232内部单个稳压管的噪声与普通5.6V稳压管对比才有说服力。拿补偿过的2DW232与普通稳压管对比不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3 16: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youngliu 发表于 2013-5-23 10:48
用同样方法测2DW232内部单个稳压管的噪声与普通5.6V稳压管对比才有说服力。拿补偿过的2DW232与普通稳压管 ...

补偿仅是对温度变化而言,对噪声则无法实现补偿。在2DW232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一个以齐纳方式工作,另一个则是正向偏置。正向偏置的这个管子产生的噪声比齐纳方式工作的至少要小一个数量级,测试一下便知。况且这两个管子各自产生的噪声是非相干的,没有补偿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3 16: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5-23 16:42
补偿仅是对温度变化而言,对噪声则无法实现补偿。在2DW232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一个以齐纳方式工作,另一个 ...

问题是你的测试条件并不能彻底排除环境温度波动,所得结果不只包含齐纳噪声,除非你采用10Hz~10kHz交流宽带测量方式。
普通6.2V稳压管的温度系数高达360ppm/K,而优质的2DW232温度补偿后的温度系数只有几个ppm/K,在相同的温度波动幅度下,产生的噪声相差几十倍至100倍并非完全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3 17: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youngliu 发表于 2013-5-23 16:54
问题是你的测试条件并不能彻底排除环境温度波动,所得结果不只包含齐纳噪声,除非你采用10Hz~10kHz交流宽 ...

环境温度波动产生的影响远低于0.1Hz,这是可以保证的。在恒流源上观察到的波动在零点几Hz到几Hz之间,这恰恰是所关心的频段,所以也没有必要宽频测试。对同一封装的两个管子单独进行噪声或波动测试,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这与普通的6.2V或者5.6V稳压管的百倍以上的波动,实在是距离巨大。

随手拿了个2DW232,用恒流源10mA,分别对接测试、单独测试,每次测试都在大约1~3分钟后稳定时读值的变化。由于不使用恒温措施,仅放在无风处静置。
无论是对接还是单独测试,测试值在3~4秒变化一个字(10uV),没有可以观察到的区别。
5.6V或者6.2V的普通稳压管,按同样方式测试,波动在两百个字以上,最多可以达到六百多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4 14: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ungliu 于 2013-5-24 14:50 编辑

有给出噪声指标的普通稳压管1N5518~1N5546,噪声谱密度最大才20uV/sqrt(Hz),5.6V的1N5524、6.2V的1N5525都只有1uv/sqrt(Hz),还是在Iz=250uA小电流下的。
zen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4 1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3-5-24 16:29 编辑

1N5524一族的稳压管datasheet共找到三种,生产商分别是KNOX、Microsemi、JGD,其中只有Microsemi给出了噪声测试条件。
截图01.jpg
左边的图是降额因子,不必管它。
被测管的噪声通过隔直后放大,再通过一个fo为2KHz、带宽为2KHz的带通滤波器。算下来,在2KHz带宽上的噪声谱幅度总值也不小,更何况还不包括超低频段。
我的看法,在普通稳压管中,这确实属于噪声比较低的产品,datasheet的标题也表明了这一点,就这一点来说,它也已经不普通了。
不过1N552x一族好象比较少,市售最多最常用的1N47xx、1N52xx等完全没有低噪声的性能,所以相关的datasheet也并不给出噪声指标。

1N5524_KNOX.pdf (44.64 KB, 下载次数: 19)

1N5524_MicroSemi.pdf (195.44 KB, 下载次数: 17)

1N5524_JGD.pdf (187.61 KB, 下载次数: 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4 17: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yjm2000 发表于 2010-10-9 08:35
用SZA263试验制作超稳10V电压基准(二)

这个怎么链接不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4: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5-23 17:40
环境温度波动产生的影响远低于0.1Hz,这是可以保证的。在恒流源上观察到的波动在零点几Hz到几Hz之间,这 ...

刚才也用恒流10mA测试了手上的 zener.JPG 牌1N4735A,噪声远远低于你的测试结果,难道是我的太好,你的太差了?
测试仪器是AG34401A,用快速/慢速6位半,稳定后任意两次相邻读数至多差1字,用ACV档测量读数不到10uVrms(滤波器设置:慢速3Hz),当然34401A的ACV档uV读数不是很可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4: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去看了一下,DCV 6位半连续5个读数不变(电压读数目前还在缓慢上升中),ACV读数下降到不到1uV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09: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采集了一个小时的数据,做出曲线如下

未命名.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6: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youngliu 发表于 2013-5-28 14:07
刚才也用恒流10mA测试了手上的牌1N4735A,噪声远远低于你的测试结果,难道是我的太好,你的太差了?
测 ...

有这个可能,我用的是1N5232B,市面上最多的。

早前测试的时候没有进行一定的设计,特别是在上电的头几分钟,波动是非常大的。

为公平起见,测试三种器件进行比较,分别是LM399H、2DW232、1N5232B,每种器件在测试读数前均充分预热一小时以上。

测试电流为10mA,由直流恒流源提供,输出电压通过高阻抗隔离放大器与基准稳压的桥臂进行压差观察。观察使用四位半表接在放大器输出上显示四位主电压,六位半表Solartron7065在分辨率为1uV的10mV或100mV档位下进行观察,调整电桥平衡到高四位都为零,仅显示三位尾数值,具体的准确值无关紧要。以下是实验结果,小表中的值分别为标准差、单个差值的绝对最大值、与主电压换算的噪声。

截图00.jpg
截图03.jpg


截图01.jpg
截图04.jpg


截图02.jpg
截图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6: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数是人工方式,每五秒读一个值,共5分钟。本来想试一个小时,结果发现不现实,太累了。

又看了下1N5232B,电压下降了800多uV,波动非常大。

顺便说明下,被测器件是放在一个内部用泡沫隔热的小铁皮盒中测试的,防风和屏蔽都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8: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的测试结果看,1N5232B的噪声也只是2DW232的2倍而已。800uV的波动是温度波动引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8: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3-5-29 19:01 编辑

同样的条件,环境温度的变化也是相当的,环境温度的变化都没有超过1度,前两种的变化值都在200uV以内。
两倍多的噪声水平还是在一个多小时的预热后达到的,前三十分钟内的波动惨不忍睹(直接观察到的相邻变化就有200多uV,是一个多小时后的十倍),难怪有“褒机”一说。
检查记录值的10uV级上数值的变化,1N5232B连续不变的最多值是5次,2DW232是16次,LM399H是7次。
稳压管和基准管的区别,在这里就显现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22: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2DW232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一个以齐纳方式工作,另一个 ...
2DW231是否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2: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记号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