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修了一个星期,总算修好了。一开始以为是示波管附属电路的问题,查又查不出什么来。说是Y轴驱动板自激,在120V电源上并了电容又没效果。板子上的103的电容也换了也没效果。回来干脆画一下电路图来分析,发现一直以为是耦合电容的两个0.047uf/250v(4c18,4c19)也是退耦电容。就找了两个0.33的安规电容并上,有大改观了。不接延迟线时亮点可以调的很小。看样子驱动板的自激已经搞定。不过接上延迟线后扫描线还有3MM那么粗,还有自激。这时还发现输出管很烫手,在这又走了弯路,以为驱动板接上延迟线后还有自激,又找小电容并,没效果,想来想去两天又过去了。最后怀疑输出管的偏置出了问题,测量输出级的各点电压发现了异常,输出管的恒流偏置(4Q14,4Q13)A1206可能软击穿,找了两个A1013换上后发热正常了。扫描线还有3MM那么粗,可能是前级有自激。懒得想了,直接换管,一级一级往前换,正好找到十几对c945,拆下放大板,先换了3Q06,3Q07(型号C2901),这回CH1正常了,CH2还有一点粗(和到手时的一样了,CH1的比以前细一些),再换2Q14,2Q15,2Q16,2Q17,没效果,就又换回原来的管。又试着在补偿电容上并电容,在2C12(39P)上并了10P,无效,又在2C42(39P)上并了10P,无效,折腾烦啦,不修这个问题了。上次X轴板的输出管(A899)换为A940后发烫的问题这次想修修,因为换的不是原型号也没和其他管配对,以为是偏置的问题,调整偏置电阻无效后怀疑又是自激,直接拿个安规电容并到退耦电容11C17(0.047UF/250V)。发热降低。好了,此次维修结束,也很烦了。
装上外壳再次试机,呵呵,CH1,CH2的扫描线都一样细了,看来CH2是受到干扰才比CH1的粗一些。
谢谢鬼版,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