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开启辅助访问
站内搜索
娱乐中心
关于我们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淘帖
Collection
排行榜
Ranklist
帮助
Help
搜索
搜索
热搜:
adr
ltz
fluke
87
110v
179
1281
3458
8508
34401
JOY DMM
校准
228A
236
7510
ESCORT+3136
示波器
fluke19
FX-888
工作灯
8846
维修
metcal
sp440
超级电容
焊台
吉时利191
8845a
示波表
TEK
DMM870
本版
用户
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
论坛
›
仪器仪表
›
仪表综合
›
关于PT100如何获取更高的测量精度
返回列表
查看:
6
|
回复:
0
关于PT100如何获取更高的测量精度
[复制链接]
everbaggio
everbaggio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4-11 23: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目前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主要分为薄膜式和绕线式两种,薄膜式成本低,其测量精度精度相对较低,稳定性不如绕线式好。绕线式结构上分为内绕式和外绕式,如图所示,目前常见的一般是内绕式,外绕式是将铂丝直接烧结在陶瓷或者玻璃骨架上,因此抗冲击和振动的性能比较好。
以下方法主要适用于A级陶瓷骨架内绕式PT100铂电阻获取更高的测量精度。
注:该方法仅为个人经验,特此声明,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介绍以下PT100计算的基本公式,以下两个公式是等同的,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使用,我个人认为用α、β、δ定义的公式更为直观,只是显得相对复杂些,其中α对应就是电阻温度系数。
------- 公式1
-------公式2
在温度传感器没有单独校准的情况下,计算时通常选择R0=100,α=0.003851,β=1.49979,δ=0.1086,根据测量得到的电阻值计算出相应的温度。
实际上,对于每一只PT100温度传感器,其α、β、δ都可以通过测量几个固定点温度计算得到,使用计算得到的α、β、δ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将PT1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提高到0.05℃(-60℃~100℃范围内),更宽的温度范围尚未通过实验验证。
具体步骤如下:
1、α系数
测量α系数,需要标定两个温度点,分别为0℃和100℃,将0℃时PT100的电阻值表示为R(0℃),将100℃时PT100的电阻值表示为R(100℃),此时α系数可以通过下式得到。
α=[R(100℃) - R(0℃)]/R(0℃)
2、δ系数
求得α系数后,参见公式1,在t>0时,只要在一个已知的温度点下测量到的其电阻值,代入公式1,就可以计算出δ系数。一般选取在50℃下进行测量。
3、β系数
在求得α和δ系数后,参见公式1,在t<0时,只要在一个已知的温度点下测量到的其电阻值,代入公式1,就可以计算出β。一般选取在-40℃或-20℃下进行测量。
完成以上测试后,就得到了对应于被测铂电阻的α、β、δ系数,在进行电阻-温度转换时,将以上系数代入公式1,可以大大提高PT100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
以上测试需要的设备:低温恒温槽(测试-40℃、0℃、50℃)、恒温油槽(测试100℃)、二等标准铂电阻(测得标准温度)、相应的电测设备(3458 7081或测温电桥等)。
对于一般的测温需求,可以只测量α和δ系数,可以保证在(0℃~100℃)的测温精度。
目前国外的资料上,PT100温度传感器除了A级和B级以为,还有更高精度的分别标识为1/3B级和1/10B级,其精度分别为±0.1℃和±0.03℃,以上精度的电阻必须专门订货,一般很少见到,我也没有实测过以上两种级别的PT100,我个人认为,从工艺的角度,要想批量生产1/3B和1/10B级的PT100难度很大,因此目前在售的该级别的PT100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从大量的A级PT100中筛选出来,筛选的指标尽量符合R0=100,α=0.003851,β=1.49979,δ=0.1086,这样每只PT100不需要包含特殊的校准系数,二是进行校准后附带R0、α、β、δ值进行销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飞雪千里
飞雪千里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4-12 0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楼主分享,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2
7732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4-12 01: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请再介绍些高精度的测量电路[s: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ongshort
longshort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4-12 06: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appymanlxh
happymanlxh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4-12 08: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4-12 09: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方法。但有两点:
1、公式2里的B2,少了个t,实际上应为B*t^2。
2、我个人喜欢用A、B、C常数,原因是C常数本身非常小(-4.183E-12),使得即便负温度下使用正温度的2次公式(即忽略C),误差也非常小。例如在-40度下误差不超过0.01度,-50度下也不到0.02度,这已经远小于Pt100的误差了。因此,利用A、B、C参数,在温度不是很低的情况下,不仅无需修正C,甚至连C都可以不要,可以直接用正温度的公式,即只有A、B两个参数。这样,在计算修正值的时候,只有两个参数,还简单。A、B两个参数的修正值的计算,见这里第6贴:
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7964
另一方面,在-50度下即便能测试,其误差也较大,得到的C误差太大,还不如用缺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只抽555
只抽555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9-15 17: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半导体测温计测量速度比较快,但是我这里有只半导体测温计变化速度不是很快,远不如普通热电偶,比如放在100度开水里测试,热电偶几秒钟就上升到90多度,再过稍长的时间,稳定显示99.6度就不再上升。而半导体测温计一直以固定的速度数字上升速度明显慢多了,测量值都是很准,100.1度不再上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交易交换
Copyright © 2008-2024
38度发烧友
(https://bbs.38hot.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京ICP备20240649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