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回复: 0

两块美国原装板子上有些东西不认识,请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8 22: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线和蜘蛛网一样,不过线的质量非常好不生锈,还有几个东西不认识,请教各位大侠
老美产的,上面的东西都标有USA
调整大小 2012-12-18 15.39.31.jpg

调整大小 2012-12-18 15.37.36.jpg

调整大小 2012-12-18 15.35.53.jpg

调整大小 2012-12-18 15.34.04.jpg

比较壮观
调整大小 2012-12-18 15.35.22.jpg
发表于 2012-12-18 22: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线飞的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是用了类似于ICT绕线器绕的吧。。。整齐漂亮[s: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22: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边够整洁
调整大小 2012-12-18 15.38.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害这飞线什么年代的产物[s: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氟龙的线,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实在是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工艺叫Wire Wrap,很成熟的一种老方法,至少80年代还有人用。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re_wra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22: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ymex 的帖子

lymex:这种工艺叫Wire Wrap,很成熟的一种老方法,至少80年代还有人用。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re_wrap (2012-12-18  22:22)
领导见多识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2: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没人说飞线是修过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3: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科普了一下,WireWrap是70年代末用于计算机的电路板上,电子管(搭棚)过渡到集成电路后的一种解决方案,有专门的工具和带有接线桩的洞洞板,可以不需要焊接,直接用类似套筒的工具将导线(剥好线头)拧在接线柱上(也可以用这个工具拧下来);
thm_Xerox_Alto-II_pic2.jpg
Cosmac_1802_homebrew_cardview_.jpg


BotWithFrPan.jpg
wire-wrap-10_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Wire Wrap
国内也有叫OK线的,
有专门的绕线工具的,连接很可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的航天器电路板也用这种工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23: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最初写电子技术方面的教科书的时候忙着翻译基础理论,翻译的差不多要开始搞教具的时候已经是线路板普及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07: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08: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打算请教一下上面的模块(A/D或D/A)有没有用拆下来玩,看样子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还是请教一下模块的利用价值,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08: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ymex 的帖子

lymex:
这种工艺叫Wire Wrap,很成熟的一种老方法,至少80年代还有人用。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re_wrap
很有意思,竟然是从更古老的历史发展而来。早年在做外线电工的时候,强电接头都是这种 Manual Wire Wrap,现在都改成压接的形式了。
337px-Western_Union_splic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ANALOGIC

搞设计的一看这词就熟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1: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法可以布一千层PC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3: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jigsaw 的帖子

jigsaw:早期的航天器电路板也用这种工艺 (2012-12-18  23:25)
现在还有,还用呢,高档发烧音响和cd等里面的接线,还是用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车载cd 的帖子

车载cd:现在还有,还用呢,高档发烧音响和cd等里面的接线,还是用这样的, (2012-12-19  13:10)
是,看了一下介绍这种搞法可靠性竟然比焊接要高,只是生产效率比较低
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复杂的跳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5: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专门在阿莫上面买了一只专用绕线工具和Wire Wrap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5: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rmdsp 的帖子

armdsp:
我还专门在阿莫上面买了一只专用绕线工具和Wire Wrap线呢。
是银质线吗?我在TB上倒是买过不少卷,都是劣质的,感觉很难买到类似这些板子上用的优质线;
比如这个近距照上的线
WireWrapExamples01_bi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5: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zqing 的帖子

lzqing:是银质线吗?我在TB上倒是买过不少卷,都是劣质的,感觉很难买到类似这些板子上用的优质线;
比如这个近距照上的线
(2012-12-19  15:31)
应该是银质线,这块板子是美国原装的,包括插针和IC座质量都非常好
---------
不好意思还以为问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8: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我们公司正好有这种绕线的工具,手机拍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绕线器-3.JPG 绕线器.JPG 绕线器-1.JPG 绕线器-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2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张文松 的帖子

张文松:哈哈, 我们公司正好有这种绕线的工具,手机拍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2012-12-19  18:30)
有点意思,最后一张图片感觉像赶着一群啥
开个玩笑,我之前偶尔见过连接方式但从没见过大规模这种,开始主要是想了解板子上的A/D是否有利用简直,没想到这么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2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zqing 的帖子

lzqing:是银质线吗?我在TB上倒是买过不少卷,都是劣质的,感觉很难买到类似这些板子上用的优质线;
比如这个近距照上的线
 (2012-12-19  15:31) 
日本音响里边都是这样接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