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斜积分器原理图都有了,估计很多没看懂,或是没理解其中的原理与奥妙。我斗胆跟大家讲下多斜积分器原理,分别是多斜I技术,多斜II技术,多斜III技术,因是业余研究分析,理解错误之初请各位批评指正。 
 
 先说下双斜积分器:
 
 典型代表;ICL7135
 
 工作原理图:
 
   
 
 Vx/T2=Vref/T1
 
 Vx=T2*Vref/T1
 
 工作原理:在一个转换周期中,先对被测电压进行定值时间为T1的上斜积分,再对用参考电压对其进行下斜积分,在过零时停止积分,求出T2(T2,可以用计时器,频率计求出), 被测电压与参考电压是正比的时间间隔。频率选用恰当,可以直接从计数器上读出数值。
 
 
 对积分电容要求:电荷损耗必须很小
 推荐:聚苯乙烯电容(CB)
 
 
 分辨率主要取决与对积分电容电压的识别能力,最佳值为1mV,最小精度可以为0.1mV
 
 对于1V基准来说最高能做到4位半
 对于10V基准来说最高能做到5位半
 
 有人会问:“用100V的基准那不是可以做到6位半了吗?”
 
 可以的,不过100V的基准难做,100V的积分器难做,100V的电路更难做
 
 多斜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多斜I技术: 通过重复的变换周期充放电时间,以达到提高转换速率和分辨率
 
 
 典型代表:KEITHLEY 6位半 192,181等。
 
 多斜I基本原理图
 
   
 基本工作原理:先对被测电压(-Vx)进行定值为Vc的积分,然后对参考电压进行定时为t1的积分,在对(-Vx)进行定值积分,反复多次,直至采样周期结束。
 
 Vx/(nt1+t2+t3)=Vref/T1
 
 Vx=(Vref/T1)×(nt1+t2+t3)
 
 T1为上斜积分总时间,n为多斜周期次数,nt1为下斜积分的总时间,t2为多斜最后一个周期时间,t3为总采样周期最后一个周期时间
 
 
 在T1内完成前几位积分,t3完成后几位积分
 
 
 基本原理说完了,估计还有人没懂。
 
 下面详细说说192的ADC原理
 
 KEITHLEY系列多斜原理图
 
   
 积分器波型
 
 
   
 KEITHLEY192,电路原理图(分析标注)
 
 
 
   
 
 192的ADC使用了跨导放大器(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把被测电压转换为电流。为方便理解叫Iin
 
 
   
 下斜时注入的也是电流
 
 
   
 为方便理解小电流叫Iss,大电流叫Ibc
 
 定值Vc是多少呢?这个KEITHLEY设计的比较巧妙,看图
 
   
 没电压比较器啊!直接进了D触发器。奥妙就在此处,一般逻辑门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有个值约VCC/3,这个值是划分高低电平的界限。答案就是VCC/3,大约是1.5V左右,准不准已经没有关系,只要一个采样周期内是定值即可。
 
 
 
   
 积分器波型图,这个估计不容易理解。我画了个草图帮助大家理解。
 
 
 
   
 这下明白了吧,呵呵就是双斜的变型啊。
 
 在积分器上升阶段由Iin注入电荷,积分器下降阶段由Iin+Icb注入(Icb>Iin,且电压为正,Iin电压为负,可以认为是Iin-Icb),这样的好处是在T1时即完成了上积分与下积分,与双斜相比节约了转换时间,相当于增加了上积分与下积分的总时间而没有使积分器饱和。
 
 低位的转换需要高精度,所以积分器最后的电荷由Iss注入。Iss=Icb/128 ,可以理解为精度增大128倍
 
 因T1为定值,t1为定值,t2也是定值,计数器只需要计算出重复了多少次n,即可计算出Vx的高位值,加上t3积分器得到的低位值即是Vx值。
 
 
 至此多斜I原理基本分析完毕
 
 个人理解能力可能有误,请各位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