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的设计
对并联的要求之一,就是并联后的电阻符合理论公式:1/R = 1/R1 +1/R2。如果不是这样,那公式里势必出现别的电阻、引线电阻、接触电阻,而这些电阻都不是固定的、老化和温漂都是非常大的,那样并联的结果可想而知。
小值电阻一般是4线的,引线电阻很可观,并联不是简单的用引线连接起来就行,而是有方法、有技巧。
介绍小电阻并联方法的文章不多,下面是一篇:
低阻值四端钮直流标准电阻器的并联和计算.pdf
(63 KB, 下载次数: 256)
文章作者是上海电表厂的林骐,1998年发表在《电测与仪表》杂志上。
其中R1和R2是两只待并联的4端电阻,Cxx为电流引线端子,用2mm厚的等腰三角型黄铜板接好,公用端作为并联后的电流引线;
4个电压端用10欧补偿电阻分别接出。
作者的方法,是让电流端的并联引线对称,并且内阻越小越好。电压端的补偿电阻也要用高精度的。
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可以看原文,最后作者对误差的表达式为:
误差分为两项,前一项的ΔK为铜三角的误差也电阻偏差之积,为-2次方和-4次方;后一项直接与铜三角的误差有关。
作者最后的实例结论,对于1mR的标准电阻,并联偏差<5ppm
另外,并联除了阻值要求外,还有可靠性要求、稳定性要求等。
可靠性,就是要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并联,不因时间、震动、外接环境而改变。例如压接的就不如焊接的可靠。
稳定性,是说附加误差不大,不随时间、温度、使用功率等改变。
另外还有并联成本、并联可行性,并联后附加体积、并联美观性、并联后使用是否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