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尼诗
发表于 2014-7-27 15:23:56
好详细,学习了
hs2009
发表于 2014-7-27 16:33:28
技术帖好文章.学习再学习!
放牛的春天
发表于 2014-7-27 16:50:33
强帖留名!坐下来慢慢学习。
xinjihua
发表于 2014-7-27 16:51:38
牛帖留名
hautbbs
发表于 2014-7-27 20:38:36
好文,学习了。。。。。
rc86d86
发表于 2014-7-27 23:15:49
很详细的,慢慢消化
Aihe
发表于 2014-7-27 23:41:27
强悍,必须顶
pengchln
发表于 2014-7-28 04:16:10
优秀文章,学习中
hu_lin
发表于 2014-7-28 04:29:37
正准备动手制作7V基准,楼主的强贴来得太及时了,太感谢了
zpqxd
发表于 2014-7-28 08:18:51
长短老是 好好好 认识LTZ1000 我正要用这东西 学习!
fffofo
发表于 2014-7-28 08:50:13
堪称巨作,慢慢学习
leejianzhao
发表于 2014-7-28 10:36:31
看完再顶。分析严谨,计算细致!
xuplastic
发表于 2014-7-28 13:30:37
真正的高手!
qqwintian
发表于 2014-7-28 13:47:13
巨作,强帖必须留名
xiaohei56
发表于 2014-7-28 16:48:52
院士就是不一样!
hu8421
发表于 2014-7-28 17:18:39
当基准板主真行{:142_364:}
tudou204
发表于 2014-7-28 17:33:34
强帖必顶
lbk32
发表于 2014-7-28 21:18:10
这样的东东,必须得支持!!!
mrwho46
发表于 2014-7-28 21:31:18
如此好贴,不得不顶{:142_364:}
huyhuyhuy
发表于 2014-7-29 16:40:32
mark 这个可以有
huyx08
发表于 2014-7-30 08:26:27
牛人,这个必须顶
ynqs
发表于 2014-7-30 09:40:02
请教一下老师,最近在折腾LTZ1000ACH的基准,手上没有120R的电阻,R1用128R的金属箔电阻对输出的稳定性影响大不?
longshort
发表于 2014-7-30 10:46:49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4-7-30 10:57 编辑
ynqs 发表于 2014-7-30 09:40
请教一下老师,最近在折腾LTZ1000ACH的基准,手上没有120R的电阻,R1用128R的金属箔电阻对输出的稳定性影 ...
R1用多大的值对齐纳管的工作电流有影响,128R比120R大,自然工作电流就减小。对稳定性的影响还请参看10楼的描述,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10~15ppm/C的产品比较合适,金属箔的昂贵了些。
xuanmic
发表于 2014-7-31 16:08:21
谢谢楼主分享的好经验!
youngliu
发表于 2014-8-1 10:14:31
longshort 发表于 2014-7-27 09:37
温度控制部分
接着再看图1电路的左半部分温控电路。这一部分起直接控制作用的核心主要是由A1、Q2、R3、R4 ...
多个版本的LTZ1000 datasheet中的典型应用电路都有给出later电阻的取值为1Mohm
longshort
发表于 2014-8-1 10:25:15
youngliu 发表于 2014-8-1 10:14
多个版本的LTZ1000 datasheet中的典型应用电路都有给出later电阻的取值为1Mohm
嗯,找到了。
youngliu
发表于 2014-8-1 10:45:00
本帖最后由 youngliu 于 2014-8-1 10:47 编辑
longshort 发表于 2014-7-27 09:38
非恒温应用特性
人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LT希望能够将LTZ1000用于不恒温的环境下,由用户在外部对LTZ1000进 ...
这一节的分析结果与实际器件特性相差比较大,实测LTZ1000非恒温应用时,温度系数大多超过50ppm/K,有的甚至达到70ppm/K,在zener上串的补偿电阻值也比11.95ohm大,多数要到20ohm左右了
longshort
发表于 2014-8-1 10:51:16
youngliu 发表于 2014-8-1 10:45
这一节的分析结果与实际器件特性相差比较大,实测LTZ1000非恒温应用时,温度系数大多超过50ppm/K,有的甚 ...
这仅是一个举例而已,我相信不同批次的TC是有区别的,不同年份的产品更有明显的不同,但道理都一样,都可以进行足够的补偿,这方面已经没有神秘性了。
youngliu
发表于 2014-8-1 10:56:50
本帖最后由 youngliu 于 2014-8-1 11:03 编辑
longshort 发表于 2014-7-27 09:37
两半部分的相互作用
官方电路的两半部分各自的作用现在已经基本明晰了,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简单地 ...
不赞同这个分析结论:“这里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齐纳管的电压一定是从冷态时的较低向热态时的较高发展,这使上电时的分压器分压点电压低于Vbe2,而稳定后的分压点电压与Vbe2齐平。这一点应该是LTZ1000的齐纳管有正温系数的原因之一。”
7V基准输出电压的上升对恒温温度的影响是基准输出电压升高,恒温温度点下降。恒温的实现依赖的是温度检测三极管Vbe的负温度系数,以及较低的分压器分压,同时,同电流下其Vbe也要比基准部分的补偿三极管的Vbe来得高。
LTZ1000的较大正温度系数是主要由其内部zener较高的Vz决定的,按典型应用电路,其Vz甚至达到6.6V多。Vz越高,其温度系数正得也越多,但温度系数的离散反而越小。但补偿三极管的vbe的温度系数却无法负得太大(Ic不宜太小,否则噪声显著增大),造成无法理想补偿。这才是根源
longshort
发表于 2014-8-1 10:59:16
我手里的一个LTZ1000,deltaVout为280uV,deltaVbe1为160uV,R1为110R,计算出的补偿电阻达到62.86R,实际用一个62R的普通金属膜电阻就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