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交流波峰因数
请教:交流电压真有效值的交流波峰因数这个参数在真有效值测量里面究竟有多重要,以前还真没注意这个术语名词,请高手赐教,谢谢。 就是峰值是有效值的多少倍。
这个波峰因数越大,表明波形越不好、尖峰越高。尖峰高了,测试电路会因动态范围不够大而被消顶,消顶的部分就不能正确的测试,造成误差。
如果放大其允许过大的波峰因数,那势必造成余量过大,大马拉小车,正常测试的幅度就小,也造成精度下降。 不是真有效值的表,在测量失真波形时误差会很大,直到没有任何意义的测量结果。 波峰因数:信号的最大值除以信号的有效值。
例如,某仪表波峰因数与满量程比值是3:1
则:最大值(正、负 钳位电平)=波高波峰因数*有效值=3*满量程值。
例如:3V量程,约为3*3.3=9.9V,最大输入电压能达到正负9.9V,超出这个范围的输入,将被钳位,不能正确测量。 看了以上几个回帖,明白了一些:
交流电压真有效值的波峰因数是越小越好。那么对于4位半、5位半、6位半的数字台式万用表而言,其波峰因数的典型值一般来说是多大,低位表和高位表有多大差异? 引用第4楼满江红于2011-04-12 21:20发表的 :
看了以上几个回帖,明白了一些:
交流电压真有效值的波峰因数是越小越好。那么对于4位半、5位半、6位半的数字台式万用表而言,其波峰因数的典型值一般来说是多大,低位表和高位表有多大差异?
images/back.gif
一般来说,万用表不管是低位还是高位、手持还是台式,波峰因素以三为宜,再大对于精度的要求就只能降低了。
对于一个10V有效值满度的交流档,峰值为14V,对于高位表内部积分器的波形顶点不能超过10V,那么输入缓冲器就要做降压变换,分辨率降低了30%。再考虑三倍的波峰因数,峰值为30Vp,那么还要再降为输入幅度的三分之一,于是分辨率变为23%。也就是说,不考虑其它因素,同数值的档位,交流档比直流档的精度要整整低将近一个数量级。
低位表多使用集成的积分器和计数逻辑,允许的积分电压更低,因而分辨率也更低,但道理是相同的。
回 5楼(longshort) 的帖子
十分感谢您的赐教!波峰因数这个参数,在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中是否都明确标明? 所有的低位表包括四位半都不作说明,除非是特殊用途的表。高位表有可能在Datasheet中标注,您可以搜索下相关的文档资料。
另外,如果分辨率下降到23%的时候,在特定的设计中可能允许将波峰因子从3放大到10,因为这时候的分辨率实际上都是相同的,并且不增加电路的复杂性。波峰因子因厂家而异,也是真有效值测量中的核心部分,估计一般不会公开这方面的数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