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挑元件,温飘系数测量
在制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挑选符合要求的元件来制作高精度、低温飘基准。业余条件下,买个高位表就能实现精度测量,但温飘系数却很难测量。于是思考如何在业余条件下进行温飘系数的测量,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理论依据来自LM385的一个PDF,上面阐述了温飘系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测试0-70度的温飘,就测量0-70度的最高电压、最低电压,25度时的电压,
温飘系数=(最高点压-最低电压)x1百万/25度电压。
其实25度电压采用最高最低的平均值,对计算结果也无大的影响。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
制作一个风道,里面的空间足够放下待测试的元件或制作好的基准。在风道的起始端放上一个巨大散热片,散热片温度从-N度到M度之间缓慢变化,对风道进行吹风,在此期间测试待测元件或成品的电压或电阻等,记录下最高、最低,就可以计算出温飘系数了。
散热片可以贴在半导体制冷片和一个电阻上,制冷片用于制冷,电阻用于加热。 这样可以。得到的就是“窗口温度系数”。 每一段的温度系数都不是线性的, 因此要选择自己要的范围作测试, 请参考, 制冷片不光可以制冷还可以加热 也算是个办法。不过,最好还是寻找相关器件的datasheet,从里面千方百计地挑出蛛丝蚂迹来。
AD581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d7e712969855496ba283739e42e53.jpg
AD584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cd7f1296985565d55f3615025e52b.jpg
AD586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73ac1296985575614bea74b5f81c4.jpg
AD587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c9501296985583cc7668c70e12589.jpg
AD588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171d12969855924ba5d82b7e76da1.jpg
AD589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17291296985599817c7d590fd666d.jpg
AD688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c1301296985609792110db6a96208.jpg
LT1019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0787129698562200d34ac91be4dc1.jpg
MAX6350_41_25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a1c5129698563464d1c8f5f16894f.jpg
TL431C
attachment/photo/Mon_1102/300_d10212969856441bed1a62e205a4e.jpg
PDF的曲线是好哇
人家测的都是全新的件
大家找到的好多都是二手的,老化了那么多年后
曲线会不会变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