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03:26:28

关于1mA恒流源在34401A上测试的疑惑

本帖最后由 04102 于 2013-10-15 03:50 编辑

这个帖子可能会牵扯的问题有点多,主要是因为开始玩这些时间不久,手里标准器件和基准缺失造成的,想请各位前辈指导。
下面开始描述问题吧

首先是自己做了1mA的恒流源,电路图如下:

电压基准是AD780BR,四只分压电阻采用了Linear的LT5400-1,四只10K组成两个1:1的比例。
Rset(R6)用了两只5kΩ的拆机Vishay VSR电阻并联至2.5kΩ,后因为AD780BR的电压稍低于2.5V,在这个Rset上并联了上M的大电阻进行微调。
运放实际使用为OPA2735。

又由于手里的34401A表10mA电流档精度算下来只有千分之一,所以没有用电流档直接测量,而是找了一只拆机Vishay VSR电阻进行取样
使用同一块表进行四线测量,实测阻值为6.2510kΩ。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测试,测得电阻上的电压很稳很准,这个板子就放在一边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拿出来这个板子,连在34401A的电流档直接测量,得到了结果如下图:

只串了34401A表进去,看起来感觉噪声很大的样子,后段有加热和降温至室温的过程,最后有一个尖峰是移动时手摸到了电路。
室温进行的测试,24℃,在测试的后段,将电路加热至了45℃。
24℃         1.000 163(min)~1.000 263(max)      1.000 213(avg)
45℃         1.000 205(min)~1.000 305(max)      1.000 255(avg)
△21℃   △max 0.000 142    6.8 ppm/℃ (max)
                △avg0.000 042       2 ppm/℃ (avg)

此时,我又找出了当初测试的那只6.2510kΩ电阻,测试1mA在电阻上产生的压降,结果为6.24758V,和当初一样很稳。

事情就此变得比较纠结了:1.00021mA、6.2510kΩ、6.2476V,均为这同一只表在22.0~23.5℃室温下充分预热后的测试结果。
互相计算,不能印证。到底哪个是准的?还是说这三个值都不够准。

我在想,是否应该收一只有出生证1kΩ的BZ3,以及用更高位表标定过的LTZ1000成品基准回来比较,才能得知测得的数据哪个是准的?

各位前辈,小弟在此跪求指点了。

qq64608588 发表于 2013-10-15 08:15:02

很高级的问题啊。。。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08:39:44

很正常,电阻的千分之一不确定度就把所有的结果打平了。
没有绝对的准确度,即使六位半也是厂方根据厂一级基准的比对得到的结果,与名义上的准确值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是不确定的,但都应该位于指标范围内。
玩精密测量越深入,越会觉得无法统一所有的结果,这时候要靠统计学来帮忙了。

kingsabbit 发表于 2013-10-15 08:47:38

不纠结,这个看来起很平常,都到nA级跳动了吧

marshallemon 发表于 2013-10-15 08:59:44

关注一下,看老大的回复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3:32:16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08:39
很正常,电阻的千分之一不确定度就把所有的结果打平了。
没有绝对的准确度,即使六位半也是厂方根据厂一级 ...


很正常,电阻的千分之一不确定度就把所有的结果打平了。
没有绝对的准确度,即使六位半也是厂方根据厂一级基准的比对得到的结果,与名义上的准确值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是不确定的,但都应该位于指标范围内。
玩精密测量越深入,越会觉得无法统一所有的结果,这时候要靠统计学来帮忙了。

谢谢回复!

按照34401A的准确度规格,以一年23℃±5℃计算
测量的结果应该为:
6.251 0 kΩ    ± 0.725Ω      6 250.275 Ω   ~ 6 251.725 Ω
6.247 58 V    ± 269μV      6.247 311 V   ~ 6.247 849 V
1.000 21mA± 2.5nA         0.997 71mA ~ 1.002 71mA

以电压上偏及电阻下偏计Imax = 6.247849 V ÷ 6250.275 Ω = 0.996 12 mA
以电压下偏及电阻上偏计Imin = 6.247311 V ÷ 6251.725 Ω = 0.999 29 mA

若是这样的话,是否可以认为,实际电流值是在计算得到的范围和表给出的范围的重叠部分?
即:0.997 71mA ~ 0.999 29mA范围内?

另外,收个标定好的LTZ1000和BZ3电阻过来进行对比,是比较靠谱的做法么?
有没有您比较推荐的方式?

lizhijun 发表于 2013-10-15 13:52:06

BZ3不靠谱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15:05:32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3:32
谢谢回复!

按照34401A的准确度规格,以一年23℃±5℃计算


您说的意思实际上是一个置信度的问题,即使您弄到了标定好的LTZ1000和BZ3,在若干次测量中也会产生若干个互有差别的值。究竟取什么值作为最终结果,取决于您对它的信任度。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5:33:58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15:05
您说的意思实际上是一个置信度的问题,即使您弄到了标定好的LTZ1000和BZ3,在若干次测量中也会产生若干个 ...

回这前辈:
我对置信度的观点是,我会相信仪器,仪器给出这个误差范围,那我就去相信实际值会在这个范围内。
那么如果有比如说用七位或8位仪器标定了的标准,那我就测试两次,对比出△值,而后以标定了的标准数值加△为测试结果。

您是否认同呢?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15:45:17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5:33
回这前辈:
我对置信度的观点是,我会相信仪器,仪器给出这个误差范围,那我就去相信实际值会在这个范围 ...

两次是不够的,至少100个数据做统计才能得出比较稳定的结果,您可以让仪器的统计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6:02:17

本帖最后由 04102 于 2013-10-15 16:04 编辑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15:45
两次是不够的,至少100个数据做统计才能得出比较稳定的结果,您可以让仪器的统计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您说的统计功能,是指长时间的连续测量后计算avg和划定上下极限么?

这个贴顶层发的测量图,就是连续测了9个小时,得到avg值。之前做电压测试的时候也是以这种方式,连续测半天到一天的。
采样点怎么说都是在几千到2w数量的。

还是说,您的意思是,样本的数量,而不是测试点的数量?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16:06:55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6:02
您说的统计功能,是指长时间的连续测量后计算avg和划定上下极限么?

这个贴顶层发的测量图,就是连续 ...

既然您已经这样做了,那就相信它的值,然后给出一个不确定度就行了。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6:20:15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16:06
既然您已经这样做了,那就相信它的值,然后给出一个不确定度就行了。

感谢您的回答,对于这一部分大概了解了。

下面,就是我觉得这个不确定度有点大,除了更换更精准的表之外,您有没有推荐的方法,得到更好的测量精度呢?

我目前的思路如下:
与标准电压共地,对电压进行比较而得出更准确的电压?
与标准电阻比较,得到更准确的电阻值?

是否靠谱?

远行人 发表于 2013-10-15 16:48:24

学习了
                     

samuel-tong 发表于 2013-10-15 19:47:43

完全没看懂,要多学习。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9:55:52

samuel-tong 发表于 2013-10-15 19:47
完全没看懂,要多学习。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1,我先做了个看似准的1mA源
2,放置了一段时间
3,再次拿出那个源进行测试,值跑了,还跑的比较远,故,做了稍细致一点的测量,就有了此贴的问题。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20:42:16

04102 发表于 2013-10-15 16:20
感谢您的回答,对于这一部分大概了解了。

下面,就是我觉得这个不确定度有点大,除了更换更精准的表之 ...

其实这里lymex的相关文章已经很多了,您不妨多研究研究他的成果,许多问题都谈到了,特别是所谓准不准的问题。恒流源、标准电阻、噪声的测试等等都有相关内容,丰富得很。

04102 发表于 2013-10-16 01:19:39

longshort 发表于 2013-10-15 20:42
其实这里lymex的相关文章已经很多了,您不妨多研究研究他的成果,许多问题都谈到了,特别是所谓准不准的 ...

谢谢指导^_^
已经陆续在看了~

shichen717 发表于 2013-10-16 10:40:29

10mA档的数据误差最大,最不可信,相对于电阻档和电压档的数据可以舍弃。34401电流档采样电阻0.1欧姆,10mA只有1mV,因此噪声很大。

在任何情况下,电压档+电阻基准的方法准确度、噪声和稳定度都远优于电流档,尤其对于10mA这样小的电流,以及高于1A的大电流。我最早用RX70(3W/5ppm)并联的10欧姆基准电阻至今也有很好的表现,与BZ3C的对比基本保持100ppm以内的误差,配合电压档的效果比直接使用电流档好得多,100mA电流档的最后2位都是跳的。现在的RX70没有好卡玛线,效果差一些。

事实上,高位表的电流档我从来不用,新进的Keithley 2015电流插孔的保险卡扣坏了,至今也没有修,采样电阻过小而且温度系数过大。

BZ3的可信度绝对可以解决楼主的困惑。高于500ppm的误差根源应该在电路中,而非34401本身,除非34401带伤。

04102 发表于 2013-10-16 19:40:01

shichen717 发表于 2013-10-16 10:40
10mA档的数据误差最大,最不可信,相对于电阻档和电压档的数据可以舍弃。34401电流档采样电阻0.1欧姆,10mA ...

谢谢shichen717哥的回复!

另外,是否可以我在6楼的计算方式,取mA档直接测量的误差范围以及间接测量误差的重叠部分?

shichen717 发表于 2013-10-18 14:49:29

04102 发表于 2013-10-16 19:40
谢谢shichen717哥的回复!

另外,是否可以我在6楼的计算方式,取mA档直接测量的误差范围以及间接测量 ...

电流档与电阻档的误差没有关系,用什么档测量就用什么档的误差公式。

04102 发表于 2013-10-19 16:54:51

shichen717 发表于 2013-10-18 14:49
电流档与电阻档的误差没有关系,用什么档测量就用什么档的误差公式。

意见暂时保留。。谢谢回复!

zqsplc 发表于 2013-10-19 23:17:48

正常,万用表,最准的是直流基本档,其他档都是扩展出来的,所以,指标和显示位数,是两回事.

04102 发表于 2013-10-20 02:16:08

zqsplc 发表于 2013-10-19 23:17
正常,万用表,最准的是直流基本档,其他档都是扩展出来的,所以,指标和显示位数,是两回事.

zqsplc哥说的是,对于这一点我也明白,分辨率和精度是两码事,当然,普遍来说分辨率越高精度越容易提高。

另外,是否可以像俺在六楼的计算方式,缩小误差范围?

xinjihua 发表于 2014-6-16 09:39:00

学习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1mA恒流源在34401A上测试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