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网络I-V转换器静电计(更新完毕)
在正式开始之前,交代几句要点,大家根据这些要点决定是否继续浏览全部内容。1. 帖子较长,需要有耐心浏览。我先发一个空贴,再占用几个保留楼层,然后逐渐补充内容。没有发完之前,请不要插楼。
2. 这个电路需要外接万用表读数,它只是一个转换器,不是完整仪器。
3.测量1G欧姆电阻或者1nA电流,精度优于0.1%。
现在正式开始,大体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A 电路原理说明和理论计算;B 实物制作;C测试。
我之前做了一个测量高阻的电路,取得了初步成功,请参考帖子: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18325
这个电路有几个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A 无法直接测量微弱电流;B 读取的数值需要繁琐的计算公式转换成最后结果;C 不利于误差消除。后来,lymex先生给出了一个T型网络的参考图,我根据这个图做了研究,最后做成实物。下图是这个电路的思路。左面,有一个基准电路,中间是被测的电阻(或者同时去掉基准和电阻,灌入被测电流),右面是T型I-V转换器。电路的推导,请看图片,公式9是最后的结论公式。
输出的电压由4个部分组成:A 主项;B运放失调电压施加在被测电阻上转化为电流的误差;C 运放失调电压引起的线性误差;D 运放的偏置电流引起的线性误差。
为了降低失调电压引起的误差,需要用电位器调节运放的失调,这就是上图中运放引脚1和5之间电位器的作用。为了降低运放偏置电流的影响,必须选择静电计运放,我选择的是OPA128LM或者AD549LH,虽然现在有很多偏置电流更小的运放,但是它们有一些不足。比如,工作电压只能到5V,那就得有+-2.5V的供电,这样电源部分复杂化了。有些是SOP封装,无法使用F4绝缘柱进行高阻隔离或者无法嵌入保护环印制线。再有就是没有直接调节失调电压的引脚。好了,根据我实物的器件,做一个精度估计。取R1 = 25M,R2 = 1K, R3= 15K,OPA128LM,失调电压Vos调节到25uV以下,偏置电流In≤0.1pA。计算β = 400.015×pow(10, 6),取Vref = 2.4999V,则Vref ×β = pow(10, 9),t = 16。pow(10,9)意思是10的9次方。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情况下,误差项B都可以忽略,因为微小电流或者高阻不可能或者无须测量到那么高的精度。误差项D引起的误差在1T欧姆或者1pA时有一些显著误差,但是业余条件下,在这个档位的误差是完全可以接收的,故而D的误差也可以忽略。但是C引起的误差在1T的时候高达40%,无法忽略。为了消除C的误差,有两个方法。第一,调节电位器使得运放失调电压小于5uV。但是这个方法很难奏效,因为运放和这个电路本身的噪音非常大,根本无法辨认能否调节到5uV以下。第二,采用两次测量消除误差的做法,请看图片。
通过先后两次测量(一次使用0V,一次使用2.4999V),做减法消除误差。并且计算简单。两次读取数值相减取倒数,就是被测电阻,单位G欧姆。
实物制作。
理论部分说完了,现在看看制作过程的要点。
1. 为了便于后续计算,把所有器件参数误差折算到Vref。这里面有三个电阻,因为不可能是精确的1K,15K,25M,所以误差折算到Vref,使得Vref与β的乘积刚好是1G伏特欧姆。取1G伏特欧姆的目的是为了测量1G欧姆电阻时,输出是1伏特,很容易换算,当然取其他数值也可。
2. Vref需要能精细调节,所以需要调节电路的支持。使用的基准是AD780,因为这个器件性能不错,耗电低,特别是低压差,便于用电池供电。
3. 需要2个特氟龙节点,以免漏电,如第一个图所示。凡是高阻连接处或者漏电流会引起误差的地方都需要特氟龙接线柱。OPA128的反向输入需要保护,同相输入因为是接地的低阻连接,所以不需要保护。我反复思量,觉得R1、R2和R3的连接处也需要一个。
4. 至少一个对外接线柱需要隔离。这个板子需要引出三个端子,GND,Vref和运放的反相端。特别是运放的反相端,它连到外壳上,必须也得用特氟龙柱。开始的时候,我买了一个特氟龙旋塔,买回来后发现太细小,怕机械强度不够,最后用了BNC。不是所有的BNC里面都是特氟龙的绝缘材料,为了保险,在e络盟上买了POMONA的货。
5. 对外接线柱用了BNC之后,发现一个问题,怎么连接测试夹子。首先不能使用常规屏蔽线,因为板子装在铝合金壳子里,壳子接地,那么BNC的外壳也是地,如果使用常规屏蔽线,则线材之间就会漏电。虽然号称是特氟龙线材也不行,因为管壁太薄,并且那些线材不是纯特氟龙材料。因此需要自己加工了插针,见以下的图。找一个没有焊接的公BNC,只要针头部分,找一截粗的特氟龙线材,把它们焊接在一起,使用粗特氟龙线材是因为它非常硬,不会打弯,不会与BNC外壳相碰。然后用热缩套管封住就行。
6. 做好屏蔽。首先OPA128的引脚8和外壳是相同的,把引脚8与GND相连,这样OPA128整个被封在GND壳中。板子顶层铺地,特氟龙节点周围铺地,如下图所示。整个板子装在铝合金壳子里,壳子接地。壳子要磨光,去掉氧化层,保证连通。
7. 做好一点接地。仔细看我的布线:退偶电容的地线单独走一根,其他信号地线都是一点接。地平面上不挂任何器件,最后与电源一点接。所有信号线走底层,顶层铺地。每个器件的每个引脚都无泄漏被封在GND中。虽然做了这些工作,仍旧会有电磁泄漏,因为外壳要打孔按接线柱。
8. 测准R1。这三个电阻里,R1会比较大,如何测量准确呢?我采用土方法。找JS买一个Fluke金封,测准。拿回来和我的4.5表500K档位比较,找出误差,再找一个5M塑料块和这个并联,测准,算出5M的阻值。再用5M档位测量,找出误差。测量5个5M,进行误差校正,串联在一起,组成25M。事实证明,我的4.5不差于34401。
9.消除噪音。T型网络有个缺点,就是噪声大。又因为这个板子需要万用表读数,如果一直在跳,很讨厌,所以我做了RC积分电路,如下图。积分时间常数1S,每次测量需要10秒等待。加大测量时间降噪。实测证明,100G欧姆以下测量,无需这个电路,挺稳定。
全景图
背面
测试:为了测试,我准备了两个电阻,1G和1T。其中1G是我用20M电阻串联的,每个电阻事先测量,参看帖子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23404
最新的外观图如下。1T是找网友要来的,据说有1%精度,正好用来验证,外观图如下。
经过多次摸索,总结的测试方法如下:
1. 因为我使用的积分电阻是330k,积分电容是6.6uF(2个3.3uF红威马),所示时间常数是2秒。为了降低积分电路的乘积误差(0.1%以下),测试时间至少为20秒,我取40秒或者以读数基本不变化为准,所以以下的视频基本上是40-50秒为一段,扣除接线换挡开销时间,大致是40秒。
2. 每个电阻测量分为2段,一次接基准,一次接地测失调。根据多次摸索,发现接地不好,不如悬空。
以下有几个视频,自己看。根据视频,我们计算一下电阻值,基准电压没调准是2.4998V,不是2.4999V,所以要做一次增益补偿。
测量1G电阻,用2.4998V电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NjA0MDk2.html
测量1G电阻,悬空,以度量失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NjA0NDU2.html
另外一次测量1G电阻,用2.4998V电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NjA1MTA0.html
另外一次测量1G电阻,悬空,以度量失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NjA1MjM2.html
另外一次测量1T电阻,用2.4998V电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NjA0Nzcy.html
测量1T电阻,悬空,以度量失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NjA0OTMy.html
从1T和1G精度对比看,符合规律。大家都有一种感觉,电阻每增加一个量程,精度就会下降一级。1T测量误差约10%,1G应该是0.01%,从视频看又一次能做到0.16%,所以与规律相符合。
后记:做完之后,发现些遗憾。
1. 有一条地线忘了布,只好采用飞线。
2. 电源忘了加开关,每次都得开壳装电池。
3. 每次测量都需要2次,需要手工切换。当初想到加一个模拟开关,后来因为复杂去掉了。
4. 需要用万用表读数。当初想做一个LTC2400的取得系统,觉得成本高,也怕没有把握,没有做。
整体外观图
最后的结论是:
1)1G欧姆或者1nA以上档位,可以做到精度0.1%。
2)随着电阻加大或者电流减小,误差增加,基本上是电阻每增加一个量级 ,误差增加一个量级。
3)1T欧姆或者1pA误差10%。
4)测量100G或者1T电阻,可以用外加更高的测试电压,精度可能能提高一个量级。
5)测量电阻100G以下电阻挺好,100G以上无法保证。
6)能否测量电流,没有试验。
全文完毕 全文完了,站位听课 好贴,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 LZ高手 又看到那个特氟龙垫子了,请教从哪里可以买到那个东东,看着质量不错 高阻标准电阻,都是T电阻网络的
特氟龙支架始终是个瓶颈啊。 蹲点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