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向各位前辈、大侠求教LTC6655的PDF资料中的问题
本人是一只菜菜鸟,在此向各位前辈、大侠问好!在学习查看基准器件LTC6655 PDF时遇到了一个问题,特来求教。下面是LTC6655的部分文件截图。对于中间的"1.25V Output Voltage Temperature Drift"(1.25V 输出电压温度飘移)中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什么?我的理解是:对于LTC6655-1.25这个具体型号的输出电压温度飘移特性用一条曲线就可说明问题,为什么图中描述了三条不同的曲线?求解 一同求解。 是他挑选了三个典型的芯片(可能是随即挑选),测试的一个温度系数曲线,本省是可以只用一条就可以说明问题了(类似于很多测试样品的一个平均曲线),可能是他们为了给读者一个客观的认识吧,所以选了三颗芯片做一个测试。我这边用了很多这个芯片,发现6655的BMHS-2V5。温飘还是比较大的,远比MAX6325-2V5大好多。而且这个芯片的的输出电路,PCB走线和滤波电容选择上有一定的要求。 感谢gongsaiwei的解答!您说得有一定的道理。祝您周日愉快!继续等待其他高见! 可以理解为样本测试数据的分布范围,也就是最好、一般和差的大致范围。 感谢wbxms的解答,使我对这个问题更加感兴趣。继续请教:假设我想使LTC6655-1.25输出一个非常标准的1.2500V电压,抛开供电电压、输出电流等其它条件不谈,只从温度这个角度来讲,是否需要将基准IC置于恒温槽中?并且只能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于图中绿色曲线与1.2500V直线相交的几个温度点上? dandinghe7891:感谢wbxms的解答,使我对这个问题更加感兴趣。继续请教:假设我想使LTC6655-1.25输出一个非常标准的1.2500V电压,抛开供电电压、输出电流等其它条件不谈,只从温度这个角度来讲,是否需要将基准IC置于恒温槽中?并且只能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于图中绿色曲线与1.2500V直线相交的几个温度点上? images/back.gif
一般来说,对应1.25V的恒温点温度,在具体的器件上是不同的。在具体的恒温设计时时,应先测出器件本身的温度系数,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恒温点,通常这个恒温点位于温度系数曲线斜率为零的温度点上,例如对于绿线,斜率为零的恒温点分别大约是-20C、+27C、+80C这三个点。
基准器件是否应用于恒温下,主要还是看器件本身的稳定性和噪声性能是否值得使用恒温。个人看法,在0.1C的温度变动范围内,若电压变化小于0.1ppm,可以考虑使用恒温;噪声水平在1ppm以下的,可以考虑使用恒温手段。
同意楼上看法。
1、成批测试的话,任何电压基准的输出都有一定的离散性,也就是实测数据往往是以某个值为中心,越接近这个值的出现的机会越多,偏离这个值越远则出现的机会就少。
具体到本例,个人以为1.25000这个规格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也很难找得到正好这个规格,即便是1.25085(或其他任何不超出标称误差的规格)这样的数据,只要足够稳定,并且经过标定知道它确切的值,实际上和1.25000是一样使用的。如果刻意追求输出的值一点不差,直接的后果是成品率很低,价格很高,另外对使用者意义不大。所以说一般来讲基准产品都是表明规格在某值,偏差在某范围内,例如1.25V加减2%,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合格品,取一批实测的话,每个样本应当是1.225-1.275V范围内的某个确定值(例如1.2373V等等),大致以1.25V为中心的正态分布。
打个比方:超市出售标称80毫米的苹果,如果买上100只苹果实测,其实真正80.000毫米的苹果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是80加减5毫米这个范围内。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超市即便是真的出售100%都是80.000毫米的苹果,对购买者除了价钱贵上几倍,并没有别的任何意义。再说了,1000只苹果只能挑出1只80.000毫米规格的,其余的799只怎么办呢?
2、需不需要恒温要看器件本身的素质和和具体要求。一般是高等级的基准器件和较高的要求(例如五位半以上)才需要恒温。
另外补充一点,往往是中低等级的基准产品很容易买到诸如10.00,5.00,1.25之类的规格,但很高等级的基准芯片(例如LTZ1000),它们的输出值往往是7V左右,这是因为7v左右是固态基准输出的最原始规格,也是最能保持原芯片输出性能的原始状态,其他的规格(例如10.00)都是经过一系列的电阻和运放等变换输出的,这样的话仍然维持高的性能就比较困难或者增加很多成本。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常感谢gongsaiwei、wbxms、longshort三位前辈的指教,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谢38度发烧友论坛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喜欢上了这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