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yan 发表于 2010-2-7 20:01:55

发个新贴吧,现在开始关注线材

手里有沉淀2年以上的康铜和锰铜丝,想做些标准电阻自用,因为一直没有高位表,所以买的货是不是康铜还说不准呢,管他呢,下一步该考虑接线柱了。
38度里一番搜寻,把关于接线柱和低热的帖子看了一遍,浪费了许多流量,坛主见谅,呵呵。忍不住留下记号,导致red兄空欢喜一场。所以还是发新帖吧。
在广坛买过一批接线柱,准备镀金后用在标准电阻上。



经解剖,红的除了O型垫圈,其他金属部分都是铜的。黑的螺母和O型垫圈不是铜的。红的有个问题:旋不下来,电镀是个麻烦。
不知黄铜镀金与碲铜镀金低热性能上有多大区别?

langyan 发表于 2010-2-7 20:06:26

这是在网上查到的20度时
金属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物质   温度 t/℃   电阻率 Ω.m         电阻温度系数 aR/℃-1

银   20         1.586                0.0038(20℃)

铜   20         1.678                0.00393(20℃)

金   20         2.40               0.00324(20℃)
不知对分析黄铜镀金与碲铜镀金低热性能有没有帮助

csclz 发表于 2010-2-7 20:14:34

楼主是说准备自己DIY镀金吗?

danioy 发表于 2010-2-7 20:28:57

不要费这个劲了。如果一定要低热的接线柱,那就是Ponama 3770. 老徐团购的那种。

其他自制的,不见得比得过广坛上倾销过得一块钱一个的老上海仪用接线柱。

老来学皮匠 发表于 2010-2-7 20:33:46

啊.噢,我觉得能用镀银的就已经不错啦

langyan 发表于 2010-2-8 00:46:11

图上就是广坛买的1元1个的上海仪表元件厂出的接线柱,只是准备镀金处理一下,不再做其他处理。
镀银也考虑过,就是怕氧化。可以先试验几个,分别镀金镀银镀镍,比较一下效果到底差多少。尽量让数据说话。买现成的就没意思了,这东西目前对工作来说不是必须的。现在只是想法,找外协厂家也不容易,不知道镀层的纯度和厚度是不是掺水。如果找不到放心的外协,材料就继续沉淀。

3609 发表于 2010-2-8 00:49:26

那得用纳伏表或者高位万用表了

xiaosun 发表于 2010-2-8 14:34:01

一对接线柱材料不一致,难道做传说中的热电偶

langyan 发表于 2010-2-8 15:39:42

引用第6楼3609于2010-02-08 00:49发表的 :
那得用纳伏表或者高位万用表了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暂时把10uV/℃以下作为目标,所以不需要太高位数的表。

另外这批接线柱确实材料不一样,结构不一样。
材料区别在于六方螺母,结构区别就是红的无法拧下,没办法用电钻逐渐钻,最后卸下来,长度就去掉不少。不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csclz 发表于 2010-2-8 18:34:25

使劲拧应该能拧下,要不就攻丝或锉掉一点

lymex 发表于 2010-2-8 20:31:09

所谓低热,是说低的接触热电动势,不是温度系数。
目前低热材料,最好的是纯铜,即紫铜,不是黄铜。
但是,紫铜容易被腐蚀,因此常用性能差不多的碲铜,并镀金。
如果采取别的材料,最后测试不过关,总会有怀疑。所以,除非做实验,否则在最好的DIY基准上,用了3770,就放心了。

langyan 发表于 2010-2-8 23:17:30

以下摘自吉时利出版的《低电平测量手册》
热电电压(热电动势)是低电压测量中最常见的误差来源,当电路中不同部分处在不同的温度之下,或者不同材料的导体互相接触时,通常会产生这种热电电压,如图

langyan 发表于 2010-2-8 23:24:49

图中A和B分别代表两种金属材料
EAB是热电动势 uV
T1、T2代表材料接点的温度 ℃
QAB是金属A对金属B的塞贝克系数,单位 uV/℃

langyan 发表于 2010-2-8 23:27:53

几种材料相对于铜的塞贝克系数:
Cu——Cu   <0.2
Cu——Ag      0.3
Cu——Au      0.3
Cu——CuO   1000
因为没有查到Ag2O对铜的塞贝克系数,所以镀银就要做氧化试验

ltb526 发表于 2010-2-8 23:55:5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个新贴吧,现在开始关注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