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Z1000电路的抗干扰改进
众所周知,LTZ1000ACH的官方标准电路抗干扰能力弱,我也是深受其害。根据旺旺群里面的讨论,对官方电路作了改进-----主要是在运放上面增加积分电容,变成下面这个样子。我按照这个电路作了PCB,安在我的PWM10V中。PWM10V送给老大测试,结果发现这个7V很容易受干扰,进而引起10V的跳动,白白浪费了这次机会。基准回来后,我自己的数据采集卡恰好可以用了。自己测试了下,结果如下:
很明显电压有下冲,起先怀疑干扰信号被加热调整管(三极管)检波,更换为N沟道场效应管2N7002。测试无改善
群中有朋友建议增加两颗二极管,试了下,效果很好。电路是这样的:
实物图:
测试结果:
效果非常不错。各位可以试试 我还没这个基准呢。 没看懂到底为啥 看图很吃力!
回 zy_sh_npk 的帖子
zy_sh_npk:没看懂到底为啥 (2011-12-1320:16) images/back.gif我也想不明白为啥,所以各位见智见仁,来说说。 类似峰值保持电路,阻断反向脉冲的影响,掩盖了问题。 输出可接电容就一切OK了,我正在画输出可接电容的PCB,争取明年初出正式版本 LTZ抗干扰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7V基准部分温度补偿太差,过分依赖恒温能力,而恒温电路电桥电压又取自基准输出,恰好感温元件又是PN结,对电桥电压很敏感,造成恒温温度剧烈变化。如果感温元件用NTC,想必会好很多 如果感温元件用NTC,弄不好老化比TL431还差。
我认为抗干扰问题还是出在基准部分的回路,弄成可接电容的电路,抗干扰能力可以增强几十上百倍(估计的)连高频噪音都会小10倍以上
回 jj3055 的帖子
jj3055:如果感温元件用NTC,弄不好老化比TL431还差。我认为抗干扰问题还是出在基准部分的回路,弄成可接电容的电路,抗干扰能力可以增强几十上百倍(估计的)连高频噪音都会小10倍以上 (2011-12-1613:31) images/back.gif
你觉得732A、732B老化如何? 当然,由于LTZ本身温度系数比补偿后的LTFLU-1高近100倍,相同的恒温温度漂移(老化)下,输出变化也会大100倍左右。这样,LTZ的老化优势就不明显了。好在NTC的老化并不是特别大,年变化不太可能超过1%,这样温度变化将只有0.25度,换算成基准电压变化约15ppm。比TL431还是强得多的多 没见过可以把NTC集成在片内的IC。 我觉得直接在运放输出二极管上并联一个0.1uf的电容就能解决问题,今天回家试试。 挺有意思,改之前是负温系数约-1.5uV/C,改之后是正温系数约+1uV/C。 温度系数不会改变,应该是测试系统不可靠 留名。。。。 输出接电容恐怕直接接还是震荡的...我觉得还是RC滤波加一级跟随器可能较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