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W7-2DW23x族温漂测试
对库存的这一系列管子进行了抽样温漂性能测试。测试的温度段分为20C~45C、45C~55C、55C~60C三个段,分别称为常温段、恒温段1、恒温段2。测试电流均为9mA恒流。
每个管子的上面一行是色点接正极测试,下面一行是色点接负极测试。
10-2批2DW232:
表中05#和06#的零漂点出现在60C以上;7/8的管子可用于常温10ppm下,3/8的管子可用于常温5ppm下,全部管子可用于恒温下。
10-2批2DW234:
表中12#和19#的零漂点出现在60C以上;1/8的管子可用于全温<1ppm下,3/8的管子可用于常温10ppm下,全部管子可用于恒温下。
93批2DW231:
其中093#管子零漂点在60C以上;1/10的管子可用于全温<1ppm下;1/10的管子可用于5ppm下;3/10的管子可用于10ppm下;5/10的管子可用于恒温下;4/10的管子完全没有出现极点。
93批2DW233:
2/10的管子可用于全温<1ppm下,并且其中005#双向都在同一指标内;7/10的管子可用于常温5ppm和常温10ppm下;7/10的管子可用于恒温下;3/10的管子完全没有出现极点。
93批2DW234:
2/4的管子可用于常温5ppm下;3/4的管子可用于常温10ppm下;1/4的管子没有极点。
723批2DW7C:
2/5的管子可用于全温<1ppm下;全部管子可用于常温5ppm和10ppm下;其中9#管反接时噪声超大。
794批2DW7B:
1/6的管子可用于常温10ppm和恒温下;其余管子完全没有极点,但满足常温50ppm下使用。
小结:
10-2批是去年购入的上无十七厂产品,测试时没有回差,复现性好。其中232在5mA条件下测试温漂均达到将近100ppm,故改用9mA条件均一化测试。在9mA下的表现比同批次的234要好,但没有出现全温下可用的<1ppm产品,而234则出现了一个。两种规格均有部分器件的零漂点出现在60C以上。当时价格为1.8元/个。
93批是从网上以0.5元/个的价格淘得的,从Logo上看象是873厂的产品,其中也包含了91年的产品。回差较大,并且大部分器件在上电时有一个大约1~5分钟的预热阶段,过了此阶段电压才比较稳定。其中231出现了一个全温下可用的<1ppm的产品,在233中是两个,而234中没有,不过234的样本太少。233中的005#竟然是双向<1ppm,这是非常少见的。
723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购入的,每个器件顶部都有编号,估计不是某项目下马便是某机构备用的优选管,五个器件中竟有两个可用于全温<1ppm下,而全部器件都在常温5ppm出厂规范内。不过这批器件变质较大,编号中缺少的部分都是噪声超大无法使用的,可以直接观察到低两位数字乱跳。
794批也是同时期购入的,除3#器件可用于常温10ppm下并可用于恒温下,其余的全都没有极点,仅可用于常温50ppm的出厂规范之内。
总起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232、233的型号按234的规格工作,可供挑选的优良品较多,而234本身却挑不出多少满意的器件。二是新近生产的器件无回差或测不出回差,宜优先选用。
管子的噪声性能尚无条件测试。
232的标准测试电流是5mA、233是7.5mA、234是10mA,231是2.5mA。我测试232,发现Iz=4.1mA左右温度系数很小,零温度系数温度大概在常温。Iz加大,则零温度系数点温度升高,大约4度/0.1mA 好资料,楼主测试的很辛苦。
读数只读到0.1mV,用的什么表?
后面3列的温漂,单位都是ppm/K吧?
没有极点的,是否改变电流能够出现? 要是表的位数多1~2位, 更能说明问题 必须进来学习。
回 lymex 的帖子
lymex:好资料,楼主测试的很辛苦。
读数只读到0.1mV,用的什么表?
后面3列的温漂,单位都是ppm/K吧?
没有极点的,是否改变电流能够出现?
images/back.gif
我用的表是四位半的VC980,0.1mV是用电桥法再读,但桥臂的比较臂一侧电源本身不太稳,故只能取0.1mV水平了。
温漂都是ppm/K,只能大体作个参考。实际上即使是全温范围<1ppm的,估计误差也要加减正负3ppm左右。
变更测试电流肯定能够改变极点,不过工作量巨大,过些时日做个抽样测试再看看。10-2批最初用3mA测试,温漂全部超过正负100ppm,因为以前用电加热法(就是直接增加电流计算发热量和电压变化数据)试过,似乎可以发现一些不错的管子,所以干脆一概靠到9mA测试,这样比较接近标准工作功耗状态。
回 youngliu 的帖子
youngliu:232的标准测试电流是5mA、233是7.5mA、234是10mA,231是2.5mA。我测试232,发现Iz=4.1mA左右温度系数很小,零温度系数温度大概在常温。Iz加大,则零温度系数点温度升高,大约5度/0.1mA images/back.gif
10-2批内的测试结果与您所说相近,相当数量的管子零漂点都升至60C以上,看来还是要在5mA左右的Iz下测试。
同一电流下的管子零温点都各不相同,曲线离散很大,而且曲线形状也有不同,大致可分成四种类型(蓝色正接,橙色反接):
曲线向上与厂商数据较为接近:
曲线向下正好相反的:
曲线形成台阶的:
接法相反,TC方向也相反的:
此外,对于厂商规定的接法也有不同,873厂是色点接电源正极,而上无十七厂是色点接电源负极,但是两类产品的正反接法并不是十分明显。
做这样的工作,赞一个,顶一个。 很好值得学习! 感觉楼主的测试准确度有些问题,曲线形状与理论不太相符。据我用恒流源测试,Vz都是向下弯曲的,温度高,Vz掉得更快。
回 lymex 的帖子
lymex:好资料,楼主测试的很辛苦。读数只读到0.1mV,用的什么表?
后面3列的温漂,单位都是ppm/K吧?
没有极点的,是否改变电流能够出现?
(2011-11-2917:30) images/back.gif
楼主辛苦了。
请问lymex老大,ppm/K和ppm/C两个单位有什么区别?
回 cuison 的帖子
cuison:楼主辛苦了。请问lymex老大,ppm/K和ppm/C两个单位有什么区别? (2011-11-2922:04) images/back.gif
没啥区别,因为从每度的角度,分度都是一样的。只不过K比较好写,℃的这个是专有字符,难键入,用C替代在正规场合下是不行的。
回 lymex 的帖子
lymex:没啥区别,因为从每度的角度,分度都是一样的。只不过K比较好写,℃的这个是专有字符,难键入,用C替代在正规场合下是不行的。 (2011-11-2922:18) images/back.gif谢谢老大解疑。
回 youngliu 的帖子
youngliu:感觉楼主的测试准确度有些问题,曲线形状与理论不太相符。据我用恒流源测试,Vz都是向下弯曲的,温度高,Vz掉得更快。 images/back.gif
准确度肯定不是那么高的,但是曲线的趋势难以否定,特别是曲线向上和向下的情况基本上各占一半,这用理论来解释不大容易,况且不同厂、不同时期的产品都呈现了不同的特性。待两日再测一批看看。
回 longshort 的帖子
longshort:准确度肯定不是那么高的,但是曲线的趋势难以否定,特别是曲线向上和向下的情况基本上各占一半,这用理论来解释不大容易,况且不同厂、不同时期的产品都呈现了不同的特性。待两日再测一批看看。(2011-11-3007:15) images/back.gif
你是用什么方法测试的呢?固定温度点还是变温法?如果是固定温度点,时间有多长呢?如果是变温法、升降温速率多高呢? 我测试的2DW232,测试方法:
0、25、50、75四个温度点,温度平衡20~30min;
电压测量仪表:Agilent 34401A
回 youngliu 的帖子
youngliu:我测试的2DW232,测试方法:
0、25、50、75四个温度点,温度平衡20~30min;
电压测量仪表:Agilent 34401A
images/back.gif
你测试的比我细致,工具也好,数据非常有价值。我是用变温法测的,从60C降到20C超过30min。器件的质量很小,温度平衡应该还是比较快的。不加热给器件上电时,器件本身的温度会上升,上无十七厂的上升约4C,其它的上升全部超过6C。因此我是将温度探头与管壳绑定在一起的。
回 liulh 的帖子
liulh:要是表的位数多1~2位, 更能说明问题 (2011-11-2917:43) images/back.gif不是恒温测试,不太可能得到那么多位稳定读数 youngliu:
232的标准测试电流是5mA、233是7.5mA、234是10mA,231是2.5mA。我测试232,发现Iz=4.1mA左右温度系数很小,零温度系数温度大概在常温。Iz加大,则零温度系数点温度升高,大约4度/0.1mA
images/back.gif
231的标准测试电流可能记错了,231对应2DW7B,230对应2DW7A,都是10mA,50ppm。 longshort:
231的标准测试电流可能记错了,231对应2DW7B,230对应2DW7A,都是10mA,50ppm。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你是对的,是我记错了 用最近完成的恒流源(简易1uA~100mA参考恒流源 )重新测试了编号为10-2-11#的2DW234,这个管子是原先四位半表测试结果为零温度系数的,因为变化都在分辨率的一个字之内,所以看不出小于一个字的变化。
测试用三种电流状态:8mA、9mA、10mA。蓝色曲线是色点接正电源,橙色曲线是色点接负电源。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电压,单位mV,总电压是主电压+mV数。
8mA,蓝6.343V,橙6.339V:
9mA,蓝6.350V,橙6.345V:
10mA,蓝6.357V,橙6.352V:
不管色点接的是正电源还是负电源,在工作电流降低后,极点也都向低温端移动。其中8mA电流色点接正电源时比较理想,20~50C范围内偏差为正39ppm和负51ppm,20~35C区间的平均温度系数为2.63ppm/C,35~45C区间的平均温度系数为-4.6ppm/C,极点在35C正负5C的区间。
终于看到 2DW232的资料了。 谢谢楼主的分享,佩服楼主的实干! 优秀文章,支持国产 看到高手们在讨论,我只有这3只老货值得研究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