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电阻的高温负载老化测试(一)
本帖最后由 gbf0871 于 2015-8-2 15:26 编辑这次测试主要目的是找合适的微调电阻和筛选fluke金封
全家福
从左到右 100欧金属膜3W, 100欧rx21绕线3w,rx70 10k 0.5w,rx70 90k-0.5, fluke金封
测试设备:6871,自制恒温箱,电阻扫描板
时间:一周
恒温箱有点简陋,温度控制不太好,中间温度有一个大的跌落,总体温度在52-55之间,不过可以看出老化总体趋势
测试方法:循环扫描,非测试电阻加5v电压模拟负载情况,测试阻值放弃前50个点,100欧放弃200个点,使电阻达到温度平衡
温度变化图:
https://bbs.38hot.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508/02/143419um6nbqwn2uq2qzfu.png
测试图y轴为总体老化数值,单位PPM,老化变化图没做修正包括了表和温度的变化
1. 100欧金属膜3w
品牌不明,温飘不错大概在-11ppm左右,应该不是假货
https://bbs.38hot.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508/02/143417jorc7z8dzmjaw6ad.png
一共两只,每天老化60-70ppm,老化速度明显和温度相关,前半段55度明显比后半段52度斜率要陡,一周时间老化速度没有变缓趋势
2. 100欧rx21绕线3w
https://bbs.38hot.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508/02/143418f9lvwwiwngkkebdn.png
一共两只,温度系数在+-70ppm之间,温飘二次项系数不明显,电阻丝是银色的,估计是某种镍铬合金
从图中可以看出温飘不小,后期两只电阻变化趋势相同,从变化趋势看主要恒温箱温度影响,老化不明显,7天老化应该<10-20ppm之内
这种电阻阻值还算丰富,当弱化系数>200后,个人认为比较适合做微调电阻
3. rx70 10k 0.5w
https://bbs.38hot.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508/02/143418tbjimyv9fjbv2vit.png
一共两只,一个10k,一个90k 温飘很小,从温飘曲线看电阻丝应该不是锰铜材质,二次项系数不明显
从老化图上看每天以2-3ppm的速度递减线性很好,这个估计是国产老电阻的通病,老化不符合电阻丝老化规律,估计是电阻丝漆膜不稳定导致
4.fluke金封
这次一共测了10只,99.925k,应该都是从335d上拆下的
https://bbs.38hot.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508/02/143417vixn88bam2dsu8mx.png
图中共三只
红色的那只老化异常每天以2-3ppm下降,其他9只正常没有一一列出
总体趋势也是阻值变小,不愧是fluke 金封,7天变化<10ppm,其中包括了表的飘逸
看来fluke金封要涨价了! 支持折腾。。。{:142_364:} 给力!支持折腾!{:142_364:} 支持{:142_382:} 学习,但左边的2个电阻,金属膜,温漂-11ppm,打死也不信,我买的随便都是几百上千ppm 几百上千的是金属氧化膜的吧,据我测试金属膜的普遍能做到10-20ppm,好的到6-7ppm也不稀奇 本帖最后由 chinapp 于 2015-8-2 17:33 编辑
RX21好像挺好啊,老化后期基本没有了,感觉比FLUKE金封老化小
才发现FLUKE金封老化图的Y轴数值小,RX21的Y轴数值大,建议放到一个图里边比较一下
本帖最后由 gbf0871 于 2015-8-2 17:52 编辑
rx21最大问题是温飘太大,温飘波动已经完全把老化淹没了,不过从后期图来看老化确实不大,毕竟是绕线,而且是抗腐蚀的镍系合金 有空再做一下金属箔的老化看看 加固定电压不太合理,应该加固定的功率测试 chenyuha 发表于 2015-8-2 16:18
看来fluke金封要涨价了!
涨吧涨吧,反正我是不要{:139_271:}
固定功率的话电路太复杂了,再加上恒温箱空间有限,偷个懒,就加入固定电压了 gbf0871 发表于 2015-8-2 18:05
固定功率的话电路太复杂了,再加上恒温箱空间有限,偷个懒,就加入固定电压了
你算一下功率大概需要的电压,其实还是恒压模式,不过电阻不同,加的电压不同而已,不是理想的恒功率
但关键是我的这个扫描版一次可测16只电阻,如果恒定功率(根据电阻不同调节不同恒压值),就需要做16个独立的恒压电路,那就吐血了{:142_363:}。如果做成8组扫描估计还行
补充一个10k金属箔的,这个在扫描板中是作为基准用的,没加负载电压,蓝色是10k档,红色是100k档
不好说是表漂了还是电阻飘了,不过结合那10个fluke金封,差不多是表飘了2-3ppm,电阻飘了5-6ppm
那个灰色的电阻是RX21的绕线? 我还以为是碳膜呢 数据说话,真好,值得学习。 您得出的趋势是对的,但个别产品的变化有些小问题 哪种有问题? 麻烦指出, 欢迎讨论 RX70是典型的锰铜电阻吧,会不会是测试方法不够完善导致判断错误? RX70不是锰铜丝吧,是卡玛丝。再就是,楼主所做的高温设定是电阻器试验规范里的吗。
RX70品牌和种类很多,电阻丝用锰铜和卡玛丝类的都遇到过,帖子里的那种反复测试过温度系数,从曲线看明显不是锰铜类,没有明显大的二次项系数,和卡玛丝曲线很类似 bhy1747101 发表于 2015-8-11 14:43
RX70不是锰铜丝吧,是卡玛丝。再就是,楼主所做的高温设定是电阻器试验规范里的吗。
高温设定肯定不是实验规范里的设定
业余测试,主要目的是为做恒温基准做前期准备,挑选合适的微调电阻,所以恒温值在50-55度
还是按规范试验说明问题;还有,我的老RX70,0.01%和0.005%级有的标注+-温度系数,10ppm以内;单测精度均在标称精度内。
bhy1747101 发表于 2015-8-11 15:12
还是按规范试验说明问题;还有,我的老RX70,0.01%和0.005%级有的标注+-温度系数,10ppm以内;单测精度均在 ...
RX70,0.01%和0.005%级这种电阻我都测过都是30多年前的,确实大部分可以保证不超差。标注的温度系数误差则要大一些
我是那种实用主义者,因为我需要了解各种电阻在50度高温下的实际老化性能,所以做了这方面的测试
至于各种规范,没有设备,而且测试条件也不适合我的需求,所以这个还是留给厂家去做吧
数据是在标准规定下得出的。
bhy1747101 发表于 2015-8-11 15:50
数据是在标准规定下得出的。
这点我同意,不过仅仅靠标准规定的有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则很不实用.
比如,我想要做7到10的精密升压转换,选择升压电阻工作温度50度
按照标准,电阻阻值是要在20度时测量,如果我按照20度时的阻值计算升压电阻阻值,因为温飘,到50度时,20度的数值已经没有意义
所以我认为,标准中的规定,做一般参考就可以了一般厂家的datasheet中都有,实际应用中还是需要按需测试
需要那个范围的参数就做那个范围的,是这样理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