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wang 发表于 2015-6-1 22:17:21

LTZ1000,SZA263,2DW234的0.1~10Hz噪声测试

使用前贴描述的放大——滤波测试系统,电压增益100dB,本底噪声小于130nVp-p。所有测试均不做温度控制;LTZ1000,SZA263单纯测试稳压管部分,其它引脚悬空。
为便于性能对比,Iz均用电阻控制在2.5~3.0mA之间

99年的LZT1000CH


1.0 uV

77年的263


1.2 uV

86年的263


1.1 uV

84年某厂2DW234


80uV

87年宝石牌2DW234


3.2uV

13年宝石牌2DW234


0.57uV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1 22:23:33

再发四个全新的LM399AH/LM399H1mA,恒温












bg7vi 发表于 2015-6-1 23:29:30

极品!

kixz 发表于 2015-6-1 23:42:14

嚯 现代化齐纳远小于那个年代了

laisla 发表于 2015-6-1 23:50:21

test01 发表于 2015-6-2 00:42:30

很好看

fffofo 发表于 2015-6-2 07:54:42

非常不错,低频噪声放大器是基准玩家必备

wangyx 发表于 2015-6-2 08:01:30

楼上也搞一个吧

longshort 发表于 2015-6-2 08:12:59

宝石牌2DW23x在上海本地的零售价是1.5元/个,北京东路电子京城多个摊位有售。注意宝石牌与其他省市生产的同类器件的主要不同有二:一是端电压稍高,二是内部齐纳管的方向相反。

diodes_1 发表于 2015-6-2 08:36:48

13年宝石牌2DW234,简直就是无敌啊,比老头子还牛

wblqx 发表于 2015-6-2 08:54:37

看来国产半导体的工艺是逐年提高的。

JackFrost 发表于 2015-6-2 09:05:05

13年宝石牌2DW234真是不可思议啊,这么低的低频噪声,不知道X宝上哪里能买到可靠的,也想弄些回来试试

ahhui 发表于 2015-6-2 09:39:24

请问一下楼主,示波器用的模拟方式还是数字存储方式?

longshort 发表于 2015-6-2 10:28:24

给楼主一个建议,2DW23x系列的测试,至少有十到二十个案例,并给出一个噪声的平均水平,这样比较客观,也能体现这一系列的一般水平。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 11:35:23

JackFrost 发表于 2015-6-2 09:05
13年宝石牌2DW234真是不可思议啊,这么低的低频噪声,不知道X宝上哪里能买到可靠的,也想弄些回来试试

2DW234的噪声性能是不错,但Zener是先天偏差较大的器件,所以遇到百分之几十找不到零温度系数Iz也应当可以理解。
我认为几元钱的小众金封元件不会值得造假;这价格大概也说明没有经过出厂测试筛选;所以x宝上的那些东西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 11:54:25

longshort 发表于 2015-6-2 10:28
给楼主一个建议,2DW23x系列的测试,至少有十到二十个案例,并给出一个噪声的平均水平,这样比较客观,也能 ...

其实我特别特别特别希望,我对LTZ1000的测试,能有十到二十个案例,最后客观地给出噪声的平均水平,只要大家能给我捐助……
开个玩笑,呵呵。

我手头有5个,基本都这样,CV不会超过50%。当然这个数字是估计的,是不客观的,但也是已经放宽松几倍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给出统计学结果,没办法,噪声测量到了这级别上,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统计学模型就能完全反映出对象的特性;或者换句话说,我的统计学值到了您的测试系统里,或者在我的测试系统里换个日子就不一定能够复现,它们都没有太大意义。您可以去看LTZ1000或者LM399的厂家公开数据,噪声性能这一项是从来没有给出过统计学表述的。
所以我只能通过相近时间相近条件下的对比测量,给出特定的某几只元件之间相对的优劣。

longshort 发表于 2015-6-2 13:50:13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5-6-2 13:58 编辑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 11:35
2DW234的噪声性能是不错,但Zener是先天偏差较大的器件,所以遇到百分之几十找不到零温度系数Iz也应当可 ...
不要看才1.5块钱的产品,总体上的噪声/短稳性能都是接近的,这都是厂方初测后打标的,属基准元件中的低档品。我买的10年、11年、12年的2DW232/4区别很不明显,每次都是按包买(50个一包),然后粗测。总体上,从30C~60C范围内电压变化在5ppm内的大约有10%左右,超过15ppm的也在10%左右,其余的都在8~12ppm范围。DC~10Hz噪声/短稳性能也都符合技术标准,p-p值10uV以下,新品测试在5~8uV左右。

TC曲线对于2DW23x族,标称工作电流下的零漂点多落在30C~40C之间,为达到50C恒温时的零漂点需要增加工作电流40%以上,为降低自热和电源功耗,选择标称Iz=5mA的2DW232比较好。2DW234的50C零漂点Iz多大于15mA,自热和老化都会大些。

puff 发表于 2015-6-2 14:02:30

宝石234这么牛啊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 22:18:14

longshort 发表于 2015-6-2 13:50
不要看才1.5块钱的产品,总体上的噪声/短稳性能都是接近的,这都是厂方初测后打标的,属基准元件中的低 ...

您认为厂方的粗测大概会如何进行?
按照一般的手册定义或者当年四机部制定的标准,2DW232~236是应当根据温度系数最小的工作电流Iz分档打标。
但是如果真按照这个方法去“初测”,时间代价是这个售价担负不起的。
所以如果曾有过测量,那一定是用另外一种间接的方式在几秒中内得到结果。当然,这种近似方法不是没有。许多著作中曾经提到,2DW7C系列的稳压值和最佳工作电流之间存在明确的负相关。这是一种可能的途径。
但是据我的观察,上无十七厂近年来生产的2DW232、233和234稳压值无显著性差异(t值和P值您要么?当然,估计您会说样本太小,结果不可信),都分布在6.14~6.39V区间。如果上述负相关在这些新器件中依然成立(估计这没什么问题,半导体物理在那里放着,再改变工艺它也就是个温补zener)。这从生产的角度可以说明两点:第一,产品没有经过哪怕是测量稳压值这么简单的分档检测;第二,即便是存在生产工艺参数上的差异,这种控制也是极为不成功的。如果做更激进的猜测,上无十七厂可能生产的本是同一种产品,只是为销售目的打不同的标而已。而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大家不要把23x的那个x当回事儿。
更大胆的猜测,1.5元的终端售价,相对于现代生产条件下一个CAN封装的产品怎么算也是太便宜了(这种封装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却十分不符合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要求,希望熟悉半导体器件生产的坛友前来科普)。如果这样一条生产线能活着,它应当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支持,比如说当年的“七专”,现代的GJB或者特殊工程应用。而这也正是一个国有老企业技术逐渐革新进步的最合理驱动力。
继续开一个脑洞,80年代初杭州无线电二厂生产过一种叫做RZ610的亚表zener器件,据说噪声水平与当今的2DW23x系列相似;威海好像也有类似产品。虽然这些产品最后都在市场化的浪潮中销声匿迹,但或许它们的技术在某些特殊的需求下,在当今的2DW23x系列中得到了重生。

longshort 发表于 2015-6-3 06:49:10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 22:18
您认为厂方的粗测大概会如何进行?
按照一般的手册定义或者当年四机部制定的标准,2DW232~236是应当根 ...

粗测肯定有,否则不会产生2DW(14A~18D)系列,这本来就是一个娘的若干孩子。至于如何粗测、用什么方法粗测,诚如您所说办法一定是有的。

我不认为1.5元的终端售价太便宜了、便宜得不合情理,贵的买多了就觉得便宜的不可思议。对于上无十七厂来说,一个B4小钢罐的封装实在是个驾轻就熟的事情,材料加上封装过程的成本不会比做一个3x10mm的机制螺丝更高。

tubefans 发表于 2015-6-5 08:08:05

楼上的两位高手关于2DW23X的热烈讨论,让我们获益不少。不知二位有没测试过贵阳873厂(贵阳中光),873厂是2002版2DW23X国军标的起草单位。

haixian 发表于 2015-6-5 19:58:04

好帖,顶

hnhuqiong 发表于 2015-6-13 04:16:58

以前对lm399,ltz等感兴趣,经过长短兄坚持不懈的观察和测试,对国产2dw系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玩基准都知道噪音的关键性,2dw这么低的噪音,是我们难以相信的,大家对399测试完整,性能特性掌握的比较全面,但对国产器件关注度几乎没有。

hnhuqiong 发表于 2015-6-13 04:19:35

2dw是温补齐纳,好了问题来了,零温度系数如何测量?这类2dw完整性能如何测试,建议高手恶补俺们小白知识

test01 发表于 2015-6-16 17:49:18

1N829的噪声咋样呢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1 21:58:47

longshort 发表于 2015-6-3 06:49
粗测肯定有,否则不会产生2DW(14A~18D)系列,这本来就是一个娘的若干孩子。至于如何粗测、用什么方法粗测 ...

我的看法一半与您相同,2DW14A~18D系列和2DW23x是一个娘的孩子,这可以不严谨地从873厂的产品手册中看出。这两种产品的典型曲线居然是同一幅图,说明它们至少管芯是一样的。
但是我不认为23x是14A~18D的“筛余”。如您所见,14A~18D的测试是在封装后进行的,有管脚的焊锡为证;而23x肯定没历经这一步骤。现代的半导体生产早已经不是街道作坊式,不会再有“中国特色”的筛选。14A~18D的性能参数就是一张5×4的大表格,长稳(ppm/100hr)从2到40(这么差也是醉了)明摆着是为了适合绝大多数参试器件,避免产生废品,浪费价格昂贵的筛选过程。
既然14~18系列不是从一大批23x中优选出的,而它们的管芯又无区别,那只能认为23x在芯片层面就是没有测试分档的14~18。
当然,它们的封装很可能有区别,例如当年的“七专”产品就不允许点胶,现在也一定有特殊的可靠性要求。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1 22:12:58

本帖最后由 archwang 于 2015-6-21 22:22 编辑

tubefans 发表于 2015-6-5 08:08
楼上的两位高手关于2DW23X的热烈讨论,让我们获益不少。不知二位有没测试过贵阳873厂(贵阳中光),873厂是 ...
我不知道873厂的2DW23x长什么样子……还得您受累给我张图,我好按图索骥。不过GJB的不一定就有更好的噪声性能。您看3.2.3节,宝石牌按这个电原理图就是不合格产品,它们在“GJB”的框架下完全没有可比性。

archwang 发表于 2015-6-21 22:19:43

test01 发表于 2015-6-16 17:49
1N829的噪声咋样呢

根据iddqd2001的测试https://bbs.38hot.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427&page=2#pid1406373
来自7081的1N829噪声性能劣于LTZ1000(升10V),与较好的LM399相似。
所以,别指望了。
873厂的对应产品属平面外延工艺,贵州大学2006年有一篇硕士论文(高精度电压调整二极管的研制,林小文)可能讲的是此器件或类似品,道理上讲噪声性能是比不过隐埋结构的。

fffofo 发表于 2015-6-21 22:22:30

持续关注ing

qvvq 发表于 2015-12-25 20:40:52

看到讨论,受益很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LTZ1000,SZA263,2DW234的0.1~10Hz噪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