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mex 发表于 2011-8-4 21:16:57

1976年的精密元件

1976年,有幸获赠一块精密电路板,感觉电路很特别,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做啥用的,就把元件都拆了下来。
不过由于这些东西大部分没见过,因此一直保存着,直到35年后的今天,拍照贴出来:


这些东西用今天的眼光看根本不算什么,甚至也可以找到比35年更老、更好的东西。但我是35年前就得到的,当时对这些东西并不太认识,追问的同时也逐渐学到一些东西。

左上角,是一个小型继电器。当时看到的继电器都是很大的内阻很低的。见到上面标有7500欧的字样,甚至都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继电器,要多细的铜丝才能有那么大的电阻?用表一测,电阻属实。但加上电压后就是不动作。后来逐渐加到40来V的时候,终于动作了,因此猜测,这是48V的继电器。至于为什么选这么高的电压,不得而知了。

左下角,是几个电解电容。中间的那个3-150,其实就是3uF、150V的意思。但当时见到的电解,大部分是较低电压、较大容量的。拆下来用模拟表测试,确认了3就是3uF,但对于150为耐压还是半信半疑,不理解为什么半导体的板子要用到这么高的电压。另外,当时电子管收音机里常有10uF-300V的,体积巨大,而这个10-150的体积就非常小。再一个不同的,当时轴向引线的电容很少。
看标记7021,应该是70年生产的,40多年了,这些电容现在容量仍然正常,以下是第一个10-150的测试:


右上角,是几只精度为0.1%、温漂为15ppm/C的精密电阻。
自然,我是头一次见到。0.1%当然理解,当时见过最好的电阻就是0.5%的,这些高精度的电阻比当时我用的万用表要好得多,因此无法验证,但我相信了,随后的很长时间,都是我的“标准电阻”。
至于那个15ppm,当时不理解,因为对ppm的这个符号就认识模糊,15ppm到底多大也没有对比,尤其不清楚这15ppm每度的温漂。
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模压金属膜,15ppm的温漂也是很不错的。
测试一下,100k的,有点超差了:



以前一直不舍得拆,现在高精度的东西多了,拆一个看内部:


右下角是几只三极管,但这种形状头一次看到,不知道是高频的还是低频的,不知道功率多大、耐压多少、电流多少。一共有6只,我用数字1-6编了号,其中1号被我修半导体了用了,有个硅管的中放管子坏了,换上去就好了。当时我为了测试这个管子的耐压,一直加到310V,都不见击穿(用250V电压档跨接在交流整流、滤波的310V和管子之间),再高我不敢测试了,当时对这种神奇的高压半导体器件惊奇不已。

直到大约1978年,我在大学的图书馆才查到这管子是中 功率的,BVceo=300V,Icm=0.5A,Pd=20W。
当时最不理解的是,这个小东西就能有20W?因为体积大得多的金封3AD6,也就10W。后来才知道,国外的功率是极限功率,是要把散热片的温度保持在25度下的值,而且人家是硅管,最大结温比鍺管高得多(150度),因此功率才大。
这个管子的老资料在此:

当然,板子上还有很多1N400x,当时知道这也是好东西,大部分都用掉了。主要用在修理电子管收音机时,替换老化的6Z4做整流。

对了,还有一个39M的电阻,尽管是碳质的,但当时是我最大的电阻了。

bpshui 发表于 2011-8-4 21:31:48

沙发,等图

strive 发表于 2011-8-4 21:38:34

老大,图图呢?

王珏 发表于 2011-8-4 22:28:48

向被老大保存了35年的零件敬礼!

suny-hyb 发表于 2011-8-4 22:33:39

我出生前的的东西。。。。。

梦幻数码 发表于 2011-8-4 22:50:53

很久很久以前…………

pipelie 发表于 2011-8-4 23:17:31

保存了35年,难以想象

yjm2000 发表于 2011-8-5 01:06:33

为什么会保存35年而没有扔呢?

lymex 发表于 2011-8-5 09:41:35

为了能在38度上贴出来

gongsaiwei 发表于 2011-8-5 10:36:45

在我家,比如大1天以上的电子产品也就一个收音机。不过已经在我12-13岁样子的时候被我肢解了。直到今天,我妈他们还不晓得!哈哈!

uzb9401 发表于 2011-8-5 11:27:23

那个手持电桥真不错

jj3055 发表于 2011-8-5 12:03:43

比我年纪还大很多的东西。

lymex 发表于 2011-8-5 21:20:27

电容,就是电解。

早春新柳 发表于 2011-8-9 08:36:43

上了年纪零件

longshort 发表于 2011-8-9 20:48:52

76年前咱手中的所谓精密器件,也就是几个线绕电阻,直到78年才有了几个小红袍,而大红袍则是要到85年以后才有的。Lymex有这么好的东西,在咱眼里真是阔大发了!

screen 发表于 2011-8-18 12:07:17

1976年!俺还没出生捏。。。

楼主能保存这么久,中间应该搬了无数次家吧,这都没丢,真不容易啊!

wowcartier 发表于 2011-8-18 21:22:59

回 楼主(lymex) 的帖子

没错 就是钽电解 外壳是纯银的 引线是纯镍的 一只新品可以买一只202Z 了
就是这种

wbxms 发表于 2011-8-19 05:24:59

比方,八十年代初海外流入一些塑封的管子像cs9012,9013,9015,8050,8550,5401,5551等,单位的老职工一看体积这么小又是塑封的,对此嗤之以鼻,根本不信那么一丁点的东西就会有500ma的电流,0.5W的耗散功率。测试结果证明这些管子参数整齐度 出奇的好(国货3AG6之类金封管Hfe往往5-10还会当商品卖),按标称参数使用都没有问题,可焊性尤其优秀,基本上不用测试就可以直接上机使用,碰到不良品的几率几乎是0,并且价格特别便宜。现在怀疑这些管子有问题的人已经很少了。

azi1974 发表于 2011-9-3 00:00:40

质量真好!

lymex 发表于 2011-10-3 09:03:06

Re:回 楼主(lymex) 的帖子

引用第17楼wowcartier于2011-08-1821:22发表的 回 楼主(lymex) 的帖子 :
没错 就是钽电解 外壳是纯银的 引线是纯镍的 一只新品可以买一只202Z 了
就是这种
images/back.gif

我看我那种电容仍然是电解。以下是半岛从Fluke335里面拆的板子,电容几乎是一样的,SPRAGUE

lymex 发表于 2011-10-3 09:15:32

引用第18楼wbxms于2011-08-1905:24发表的:
比方,八十年代初海外流入一些塑封的管子像cs9012,9013,9015,8050,8550,5401,5551等,单位的老职工一看体积这么小又是塑封的,对此嗤之以鼻,根本不信那么一丁点的东西就会有500ma的电流,0.5W的耗散功率。测试结果证明这些管子参数整齐度 出奇的好(国货3AG6之类金封管Hfe往往5-10还会当商品卖),按标称参数使用都没有问题,可焊性尤其优秀,基本上不用测试就可以直接上机使用,碰到不良品的几率几乎是0,并且价格特别便宜。现在怀疑这些管子有问题的人已经很少了。
images/back.gif

的确如此,当时我搞到一个塑封的管子,测试一下hFE居然打表,而Iceo测试不出来,由于很神奇因此也一直保留下来。当时产常见硅管是3DG6,放大倍数一般不大。图左是国产金封硅管的3DG80C,4脚。

iking921 发表于 2011-10-16 02:19:27

看来都是洋货,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有多落后。

zhangxz 发表于 2011-10-16 18:00:27

1N4000系列七十年代就有。

海湾大桥 发表于 2011-10-17 14:58:16

看完这个帖子,估计老大的年龄在55岁上下。另外,老大应该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并且曾经有过跟计量、基准有关的工作,但是现在未必。老大,我说的对吗?呵呵。

wuwentong 发表于 2011-10-17 18:29:55

这样长的时间不容易

alphakiss 发表于 2011-10-28 23:42:49

呵呵,路过我是出来打酱油de。。70年代就接处这么好的东西楼主人一定不平凡。。

marryhens 发表于 2014-1-15 20:50:58

学习了,知识需要沉淀啊

iddqd2001 发表于 2014-1-16 00:19:06

1963


1972

1966

xinjihua 发表于 2014-1-16 12:09:01

向被老大保存了35年的零件敬礼!

wang_xm 发表于 2014-1-16 23:21:54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976年的精密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