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回复: 0

直流高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7 2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警告:高压有危险,操作请谨慎!
b_20103171942止步高压危险.gif
高压电器是电力系统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设备,在我国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化定义,因此各种场合使用的这一术语,其含义有一定的出入。

日常生活、各行各业越来越里不开电,而电力的计量和测试,就越发显得重要起来。

但为什么只谈直流高压呢?一个是直流是交流的基础,另一个我对交流的东西很不在行,只能免谈。另外,直流高压输电有它自己的特点,适合超远距离传输,也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

powerline.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1: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的范围
国际上公认的高低压电器的分界线交流是1kV(直流则为1500V)。交流1kV以上为高压电器,1kV及以下为低压电器。一般的高压电器包括开关电器、量测电器和限流、限压电器,有时也把变压器列入高压电器。

但这里说的高压,与电力上的高压还是有区别的,一个原因是直流,另一个当然要高精密。所以,不妨在这里给“高压”降级个档次,凡是超过36V的,就认为是高压。36V被公认为是对人身危险的分接线,但也不是说36V就随便了没有任何危险了。在计量上,1000V是另外一个分界线。大多数的万用表,校准仪,都以1000V直流为限(有时为了超量程,可以到1050V或者1100V)。至于更高的电压,难度大,危险性更大,不作为本文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1: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的特点
危险性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电流等于电压除上电阻。而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的,是电流。50mA作用时间稍长,就超过危险的限度,而人体的接触电阻可以比1k还小,因此二者相乘,可以得到大约 36V的安全电压。然而,即便在这里降格了的高压,也有1000V,足以对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各位真的要动手的时候一定要加倍小心。我这里只在纸面上谈及高压因此没有任何危险,我希望大家通过本文能够认识高压、了解高压、驾驭高压,而不是盲目的去接触而增加危险性。

电压系数
金属是导电的,很难与高压联系在一起,金属在高压上的作用也就是导体。而非金属,大多都有非线性或者电压系数,体现为越高的电压下电阻越小,这种现象在场强高的场合(单位是每厘米伏特)越发厉害,严重者出现击穿现象,电流突增。因此,做高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较低的场强,不仅是减少击穿的可能,更防止非线性漏电。
电压系数尤其是在高值电阻中产生,电压一高电阻就下降,电压低了电阻就增大许多。因此,选择高值电阻的时候,要注意测试电压系数,单个电阻不要暴露在较高的电压下。


漏电和放电
由于有非线性,本来在低压下很好的绝缘体,在高压下电阻也变低,再加上电压高,漏电流就更加显著了。这也是为什么绝缘测试时,必需用工作电压(或更高)进行测试的原因。用万用表在低压下测试的绝缘电阻,与高压下是完全是两回事。更高的电压下,有静电效应,电荷会汇聚在导体的尖端,可能会形成尖端放电和电晕,应引起注意。也正是由于类似的原因,所有的电阻都有一个最高的耐压。例如1/2W的金属膜电阻一般耐压只有350V,要2W的才能达到1000V,因此用在高压的电阻,要么是特殊的,要么是多个串联。

负载误差
电阻上的功率,是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的。平常阻值比较大的电阻,在高压下,也会有很大的功率,会造成发热,通过温度系数引起漂移,这就是功率负载效应。例如100k电阻算比较大的了吧?但在1000V的电压下,功率却达到10W,Fluke 720A就是这样的。因此,在高压的场合,一定要合算电阻上的功率。

感应
交流高压就不用说了,很远的距离就能感觉到其存在。即便是直流高压,也会存在静电感应,因为电场强度高,身在这样的电场下,由皮肤的汗毛就能感觉到,再强的电场可以引起头发竖起:
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 ... 110415_3553128.html
W020110415312448752618.jpg
利用感应原理,可以远距离、非接触性的测试高压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的产生

为了能够产生标准高压、应用高压、测试高压,首先要有高压源。高压电源一般可以用以下方式产生:
1、变压器变压直接整流
这种方式比较直接、简单、方便,可以得到较大的功率。

2、变压器变压倍压整流
此种方法可以用较低的次级电压获得数倍的高压,适合功率不大的场合。
变压器变压倍压整流.jpg

3、逆变后整流或倍压整流
逆变常用在直流设备里,但逆变频率可以很高,因此体积重量相对可以做的较小。
简单高压.gif
可控硅逆变.gif
三极管逆变.gif

5、其它方法

例如电力上的交流电压比较高,直接可控整流后就形成了高压直流。

再如静电法(电荷搬运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1: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的调整和输出

得到了高压后,可能是脉动的,噪声、稳定性就更无从谈起,需要滤波、稳压等环节去掉不稳定因素,形成稳定的精密高压,才好作为标准用于计量测试。

观察商品的高压发生方式,有的调节是在低压测,也有的是在高压测,甚至两侧都有。
低压侧调节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高压测调节需要有源器件耐压太高,但可能效果比较好,因为直接。

335D,采用结合的办法
335Dhis.gif

调节的方法,大部分为串联型的,即调节元件与负载串联,波动等不稳定因素被有源部分吸收。

而并联的效率低主要用在小电流上。

电压精密调整,离不开高压采样,目前高压采样绝大多数用电阻串。
335D的框图
335Ds.gif

335D的可调采样电阻串,主要由Fluke金封线绕实现,其实就是一个高精度两线电阻箱,调节范围是0到1M
0335di.jpg

高压发生,也离不开电压基准,基准的稳定度、噪音等指标一定要好于高压的。

为了达到高压调整的目的,调整的器件首先要选择自然的。比如串联调整,应该选择恒流方式的,并联调整应该选择内阻低的。这就像普通飞机没有东西也可以滑翔,被扰动也可以自稳定一样。相反,如果要驾驭直升飞机,那对操控性的要求就高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测试方法


直接测试
一般万用表都可以测试1000V或以下的电压,直接用万用表就可以测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快捷,但测试精度有限。


分压测试
用分压器,把高压分压成低压,然后就可以直接测试或对比了。由于分压器可以做得很好,给后续测试打下基础。但是,分压器的输入阻抗相对较低,对被测有影响。有关分压器,可以参考: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137


对比测试
如果具备另外一个同值电压基准,那就可以用背靠背的方法,用指零仪读出插值,实现精确对比。
如果能够生成一个可以调节的高压基准,用指零仪观察插值,调节到与被测电压完全一样,这样基准的电压值就是被测电压了,而且此时对基准尤其是对被测电压都不造成负载。这其实就是高压电位差计。


缓冲测试
不少高压的输出阻抗高,因此无论直接测试或缓冲测试,均会造成影响。缓冲测试就是增加一级缓冲,解决这个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的直接测试

用万用表直接测试,其实表里一般也是先对高压(例如1000V)进行100:1分压成后形成10V左右的低压,就可以直接进入ADC采样数字化了。万用表的标准输入电阻是10M,因此为了达到100:1的分压,自然就采用9.9M+100k,而9.9M也常见用3个3.3M的串联组成。比较另类的是HP的3455,用10M+100k电阻再加上运放进行反向有源分压,分压点是虚地,100k的另一端出现-10V。好处是10M为整数,而且分压点没有电容效应,便于交流补偿。
为什么数字表选择10M作为标准的电压档输入阻抗,也是考虑了要测试1000V的高压,此时电流100uA,也不算小了,功率达到0.1W,在计量上也算比较大的了。如果选择1M,那势必耗散1W,超大了,对于手持设备也不允许,甚至远低于模拟万用表。至于选择100M,那也受限与电阻的来源,更不利于交流补偿(离散电容),漏电的影响也很大了。

其实对于模拟表,很多都是50uA的表头,即20k/V,测试1000V时反而有20M,比数字表还大了,就更别说灵敏度更高的指针表了,例如Simpson269,灵敏度是100k/V,800V档的总阻抗是80M。当然,国产的MF10尽管灵敏度也是100k/V,但只在100V或更低的量程下有效,250V和500V的灵敏度就降低到20k/V了,因此最大内阻还是10M。同样,灵敏度也是100k/V的西门子uA MULIZET,也同样把最大内阻限制在10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分压测试

常见的商品的有:
Fluke 720A,开尔文-瓦利分压器(KVD),可以实现任意分压值,但输入阻抗比较低为100k,精度为0.1ppm(输入),对于10:1分压精度为1ppm。

Fluke 752A,哈蒙分压器,只有100:1和10:1两档,100:1分压下输入阻抗4M,而10:1分压时为400k,分压精度分别是0.5ppm和0.2ppm,自校准。

Datron 4902S,级连分压器,有多个离散的分压点,功能上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输入阻抗根据被分压电压的不同是变化的,一般是每伏1k,因此最大1000V下就是1M。

分压器为什么选比较低的输入电阻,应该是有其原因。720A只有100k,这样可以兼顾低压分压(例如把10V分压成),低阻值的电阻性能比较好,而752A输入电阻达到4M,全部都是用120k的高性能的电阻串联而成,成本很高。

有关分压器的具体结构和用法,参见: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对比测试

最简单的对比,就是背靠背,用指零仪读取差值。由于电位被抬升,因此差值读数很小的话,灵敏度就非常高。当然,由于差值有时稍大,那么用数字表来替代指零仪就方便灵活。

不过,这种方法在对比的时候,仍然需要被测负载有电流输出,这在高压源输出阻抗较高的场合就会造成负载误差。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基准电压换成一个个可以调节的,例如Fluke 335D、5440B、5700A,一边观察指零仪一边调节输出,最后让两个电压完全相等,这样指零仪则没有电流通过,免除了负载误差。其实这就是电位差计原理,只不过电压要高很多。常见的所谓高压电位差计,其实只工作在几伏的电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高压缓冲测试

缓冲,其实就是一个高压跟随器,一方面负载电流非常小,另一方面具有很低的输出阻抗、很小的输入输出差异。

常见的台式万用表,在直流10V档甚至20V档时,具有高输入阻抗的能力(>=10G),但对于更高的电压,一律都是10M的输入阻抗,因为常规的高精度放大器,到达+-20V跟随已经不容易了,运放到达+-20V以上供电已经不常见了,所以也造成高压下输入阻抗不大。前面已经看到,无论是直接测试还是分压,都要消耗被测电压源的功率,输入阻抗小到100k,1M的也有,最大也就是10M。而越电压越高的电压源,内阻往往也越大。比如我做的100V基准,内阻就有5欧左右。至于很多高阻电压源,就更需要测试者要尽量不消耗电流,才能不对测试电路有影响。采用高压电位差计,尽管可以解决1kV之内的无负载测试,但超范围就不好办了,而且操作复杂。如果能做一个高压缓冲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种东西太专门,没见有商品,因此只能DIY。

对于高压缓冲器的要求,一方面要工作在高压,另一方面有跟踪精度的要求,同时也有诸如跟随速度、输入阻抗、输入电容等。
本跟随器,初步设计成电压可叠加的,从最少的1kV,常见的2.5kV,一直到10kV甚至更高。从跟踪精度看,达到精密运放的要求,比如输入输出静态之差不超过0.1mV。输入阻抗,主要是输入偏流,根据采用的运放而定,可以达到几十pA,或者在牺牲精度的场合,可以达到1pA以下。至于速度,要求不高,因为大多为静态应用,高压建立也需要时间。

100k的输入阻抗很变态,需要10W功率,因此应该排除在外,所以缓冲器应以可以驱动1M负载进行设计,即驱动电流最大为1mA。szjiaming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仿真,根据他的电路,重新整理如下:
1000V跟随.gif

其中Q1和Q2为电压跟随管,受运放输出后的D3和D4控制,保持运放的供电电压不变。D1、R3、Q3组成恒流源,给D3提供恒流。Q1和Q3承受变化的高压。R1和R6为启动电阻。
之所以叫高压单管1000V跟随器,是因为这个电路只用在1000V以下,而且一个高压三极管可以承担所有的电压。与jm以前的电路比,运放改成了更精密、耗电也更小的LT1012,这对于高压来讲足够了,因为甚至8.5的万用表都可以用这个运放对10V处理。同时增加了启动电阻、保护电路等。我试验了耗电更小的LMC6062,但电路发生振荡,但也许实际上是可以用的,那样的话整个用电电流就可以限制在0.2mA以下,否则只能0.5mA,不过这也不错了,1kV下只有0.5W的功率。

对于更高的电压,用一个三极管显然就不现实了,必须按照每个管子1000V的耐压进行串联。考虑良久,采用了以下改良串联均压电路,仿真通过:
10000V跟随.gif
其中均压电阻是两套管子共用的。

有人问,为什么要用两套管子、两个通路?用一套行不行?
事实上,这就像一个人用绳索悬在半空,只靠一个承重索是不行的,必须有可控制索,才能实现上下自如。
这里右边的恒流线路,就是起到了控制作用。例如输入下降则运放输出也下降,通过恒流的作用使得D4下端的电位也下降,运放的供电也得到跟随。这样一方面响应很快,另外输入电阻非常高,输入电容非常小,漏电也能保持恒定。绿色的线是均压电阻电流途径,每1kV为10M,则电流为100uA,可以用在8%的场合,即8uA下也可以工作,这样若设计成10000V的跟随,也可以工作在800V低限。
这个电路的难点在于保护。对于1kV还好办,但10kV的,如何保护输入不被偶然错误而烧坏?如何在输出短路的情况下让电路不跑、不坏,而且短路消除后能立即恢复工作?


为了验证,做PCB板,100×70大小,每面4个管子串联,如果管子用900V的可以最高承受3600V。留有余量按照2500V计算。
PCB.gif


布线的时候主要考虑如下几点:
1、耐压间距。无论是元件之间、引脚与铜箔之间,还是铜箔的间距,都保留尽可能的大的空间,尤其是可能的高压的场合
2、让电压高的地方逐渐变化,减少电压梯度,降低线间电压。比如最大的线间电压为1/4,间距为2mm。
3、电阻采用较大的1/2W的,耐压高
4、输入部分由于阻抗高,采用等电位屏蔽,降低漏电
5、采用型材铝壳做外科,100mm×76mm×35mm,两端输入输出。可以在一端进行电源供电另一端输入输出,也可以采用输入、地、输出在一端,正电源在另外一端的方式,甚至可以采用其它方式。

拿到的板子:
P1100603s.jpg


基本装好后的效果:
DSCN1282s.jpg


测试
V1为可调高压,R1和R2为高阻分压,也为可调,可以在1%到99%的范围内变化。分压电压经过跟随后,由XMM1测试电压差。
跟随器测试.gif


测试时,采用不同的电源电压,比如100V、500V、1000V等,采用不同的分压比,例如1%、10%、50%、90%、99%,测试并记录电压差。
另外,测试可以包含Test按钮是否按下,这样测试负载特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流超高压


大于1000V的电压在这里被认为是超高压了,不建议个人去做尝试,危险性更大。
实际上,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高压还是很常见的,例如CRT显示器、CRT电视,都是靠高压来加速电子的,高压电极有上万伏。

这样的高压,要想测试,直接用普通万用表是无能为力了,一般用高压探头探头。大于1000V的电压如果引入仪器内,本身就是不太科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压探头

常见的高压探头其实也是一种分压器。
Fluke有一个40kV的高压探头,分压电阻是999M:1M,实现1000:1的分压,把40kV降低到40V,供数字万用表测试。
由于数字表都是10M的输入阻抗,因此下分压1M实际上是1.11M,这样与表的10M的并联后正好是1M。
Fluke-80K-6-Probe-500.jpg
40kV probe.gif

也有非分压器的高压探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1贴

高耐压器件耐压测试方法
高压半导体器件都有耐压指标,一般表示为加上V后漏电流I不超过多少,或者漏电流I下电压不小于V,其实是一个道理。
例如场管2SK2865耐压600V,是说栅极接地(接S),DS之间加上600V,漏电流IDSS不超过100uA。


然而,有些管子的电流规定得很小,例如2SA1967,BVcbo=900V,就是说射极开路,CB之间加上900V的反压,漏电流不大于1uA。同样,2SC4030的也是同样规定的。这样,用传统的耐压测试仪就无能为力了,必须想个新的办法。


以下方法,实际上是一个简单常用而且安全方便的串联测压法。
器件耐压测试.gif

V1为1000V电压源,可以是别的电压,根据需要可变;
R1是串联高压高阻,我选择的是100M、10kV,这样短路电流10uA,没有任何危险,测试的时候不怕短路,手碰上去也没事,也不会烧器件;
R2和D1就是模拟的被测器件;
U1是10uA满度的模拟表头。可以用国产的MF10等,我用的是西门子的10uA,1%,满度既代表10uA,也代表1000V。具有100格显示,每格既代表0.1uA,也代表10V。
器件接上后,如果没有任何漏电,那么表针不会动作。如果有0.1uA的漏电,就会偏转1格,电压下降到990V;如果有1uA的漏电,就会偏转10格,电压下降到900V。如果器件是个理想的100V稳压管,那么就会偏转90格,电流就是9uA。


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测试电压不是固定的,是自动根据漏电流调整的。如果真要测试比如900V下的漏电流,那也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的办法,来补偿100M电阻上的压降,达到目的。


某些测试结果:
2SA1967,相当好,BVceo有40%超过1000V,而且此时漏电流不超过0.02uA。
2SA1413,指标BVceo=-600V,实际测试有一多半为700V左右(漏电3uA),只有少部分器件4uA下600V,个别器件漏电>10uA(50V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2: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2: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着沙发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2: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2: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估计也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2: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下一层!刻苦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2: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听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3: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3: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插队,结果排第二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3: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7 23: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压时,直流和静电有没有相关联的地方,一直迷糊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03: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09: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10: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产生直流高压的方法有很多,我正在做这一块的工作。但做为普通产品,一般1000V 0.5mA输出时在100M带宽下噪声有50ppm(Vp-p),因为反馈电阻及基准都是采用50ppm/K的,所以温度系数一般在100ppm/K,主要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偏压。正在考虑做一个1000V的源,苦于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论上噪声可以控制在0.5ppm以下(V p-p),温度系数则取决于反馈电阻和源,升压方式采用一半谐振,一半线性,谐振频率在100k左右,效率>35%。体积可以做得很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飞行器于2011-08-28  10:26发表的  :
产生直流高压的方法有很多,我正在做这一块的工作。但做为普通产品,一般1000V 0.5mA输出时在100M带宽下噪声有50ppm(Vp-p),因为反馈电阻及基准都是采用50ppm/K的,所以温度系数一般在100ppm/K,主要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偏压。正在考虑做一个1000V的源,苦于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论上噪声可以控制在0.5ppm以下(V p-p),温度系数则取决于反馈电阻和源,升压方式采用一半谐振,一半线性,谐振频率在100k左右,效率>35%。体积可以做得很小。
   争取今年做出来,如果侥幸能成,送给老大测试一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13: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队听课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高做过30KV的高压设备,是用于测量大功率发射管的阳极电压,

高压用的滤波电容器,
下面这几个电容器就是当年做高压设备时多下来的.
当年做设备的油浸电容器最高电压有50KV的,还有两只10KV/10uF的电容器,两个人都抬不动.


这个6uF/3KV的电容器就有4.3KG重
1.jpg

这个0.47uF/6KV的电容器有约2.5KG重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