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有限,请问你如何校准升压后的10V基准。
手里只有JJ的7V基准板和一台用它校准后的五位半表,如何校准升压后的10V基准?请高手给我上上课,谢谢。 你做好后,最省钱的方法,请坛子里有10V基准的有高位表的有空闲的愿意帮你的牛人对比标定下,最省事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花钱去计量部门出个证书, 引用第1楼ahjjt于2011-05-2215:01发表的:你做好后,最省钱的方法,请坛子里有10V基准的有高位表的有空闲的愿意帮你的牛人对比标定下,最省事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花钱去计量部门出个证书, images/back.gif
谢谢!呵呵,看来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呀。 先用7V基准好你的表,如果表的线性够好的话,测试出来是10V那就是10V了. 引用第3楼jj3055于2011-05-2217:24发表的:
先用7V基准好你的表,如果表的线性够好的话,测试出来是10V那就是10V了. images/back.gif
这种方案可以,最省事了!谢谢啊。 求升10V的原理图和元件,谢谢 引用第3楼jj3055于2011-05-2217:24发表的:
先用7V基准好你的表,如果表的线性够好的话,测试出来是10V那就是10V了. images/back.gif
那得首先设法测试出表的线性好不好才行,幸好我想这个并不困难吧?不过即使如此也只能实现低于表的当前分辨率的标定,比如 5 位半表、10V Range 分辨率为 100uV,你无法用此方法标定到 100uV 以下的分辨率;但如果是使用 10V 的已知基准来标定另一个 10V 未知,可以使用 5 位半表的 0.1V Range 实现 1uV 分辨率的标定,显然 LTZ 直接输出的 7V 不具有此意义,所以说 10V 基准比 7V 意义重大。
引用第4楼zjzj007于2011-05-2221:39发表的:
这种方案可以,最省事了!谢谢啊。 求升10V的原理图和元件,谢谢 images/back.gif
此图经过仿真和实测,效果似乎很好,由于仿真库限制使用了 OP-07 运放,实做因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运放,即失调更小的。R1 和 R2 为关键电阻,其比例决定了输出的 10V 是否可靠,这两个电阻必须足够个可靠,温度系数和老化指标都必须足够好,至于具体的阻值符合比例即可,不一定是图中标注的,但不宜太大,因为运放的输入电流不为零,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其它的问题不大。
引用第5楼lilith于2011-05-2222:04发表的:
此图经过仿真和实测,效果似乎很好,由于仿真库限制使用了 OP-07 运放,实做因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运放,即失调更小的。R1 和 R2 为关键电阻,其比例决定了输出的 10V 是否可靠,这两个电阻必须足够个可靠,温度系数和老化指标都必须足够好,至于具体的阻值符合比例即可,不一定是图中标注的,但不宜太大,因为运放的输入电流不为零,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其它的问题不大。
....... images/back.gif
顶尖高手!拜读了,谢谢。图中0.01欧姆的电阻恐怕很难找吧, 我得慢慢消化一下,看看我这菜鸟水平能理解到多少 引用第6楼zjzj007于2011-05-2222:34发表的:
顶尖高手!拜读了,谢谢。图中0.01欧姆的电阻恐怕很难找吧, 我得慢慢消化一下,看看我这菜鸟水平能理解到多少 images/back.gif
你误会了,0.01 欧的电阻,我在注释上写了“R_Line”、“Rs_Line”,即用于仿真从基准到负载的导线电阻(Rs 即 Sense 端导线),也就是说它们是你的电路中的导线,为了非常精确地仿真这些导线对基准的影响而加入的,不是你需要准备的元件,恰恰相反,它们是你需要尽可能避免存在的东西,但由于不可能绝对避免其存在,因此我在仿真时加入了它们并设法从电路上做出补偿。 引用第7楼lilith于2011-05-2223:06发表的:
你误会了,0.01 欧的电阻,我在注释上写了“R_Line”、“Rs_Line”,即用于仿真从基准到负载的导线电阻(Rs 即 Sense 端导线),也就是说它们是你的电路中的导线,为了非常精确地仿真这些导线对基准的影响而加入的,不是你需要准备的元件,恰恰相反,它们是你需要尽可能避免存在的东西,但由于不可能绝对避免其存在,因此我在仿真时加入了它们并设法从电路上做出补偿。
....... images/back.gif
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呵呵!论坛里有没有提供7V升10V套件的朋友啊:自己做费时费力还不美观,呵呵! 我做过一个,调试确实很繁琐又费时! 引用第5楼lilith于2011-05-22 22:04发表的 :
此图经过仿真和实测,效果似乎很好,由于仿真库限制使用了 OP-07 运放,实做因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运放,即失调更小的。R1 和 R2 为关键电阻,其比例决定了输出的 10V 是否可靠,这两个电阻必须足够个可靠,温度系数和老化指标都必须足够好,至于具体的阻值符合比例即可,不一定是图中标注的,但不宜太大,因为运放的输入电流不为零,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其它的问题不大。
.......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Q2的接法有问题 引用第10楼youngliu于2011-05-2318:34发表的:
Q2的接法有问题 images/back.gif
汗,集电极和发射极画反了, 麻烦或有趣的是,类似的这种(电流放大要求很低)情况下不管是仿真时接反了还是实做时接反了,都能(在很大范围内正常)工作的,所以有时候会无法发现 引用第11楼lilith于2011-05-2323:22发表的:
汗,集电极和发射极画反了, 麻烦或有趣的是,类似的这种(电流放大要求很低)情况下不管是仿真时接反了还是实做时接反了,都能(在很大范围内正常)工作的,所以有时候会无法发现 images/back.gif
因为双极型三极管是准对称结构的,由两个背靠背的PN结构成,因此接反了仍然能做三极管用,只是β值会降得很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