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数字示波器的显示问题
给泰克100M的数字示波器输入一个标准方波,显示波形正常,我发现我把时间轴每格时间调大一点,波形就会很密,基本看不到方波了形状了,但可以暂停,放大观看,但是时间轴每格时间调的很大时,暂停放大波形失真很大,都不太像方波了,为什么啊?暂停放大一般使用的原则是什么啊? 把波形停下来展开放大看细节,是数字示波器使用中经常用到的。展开后要想比较好的还原波形需要有足够的存储深度
同样的,可容纳波形长度=存储深度除以当前采样率
相关定义可以百度一下,说的形象些,存储深度就是绘制波形的点数,在坐标轴上 同一范围内的四个点可以组成一个方波,如果点数不足,只有三个点,最多组成三角波了,也就是失真。
过两天我出个存储深度方面的简单测试贴吧,更容易理解些。 数字示波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实时采样率,即每秒钟对信号的采样次数。例如普源的DS1102E,带宽是100MHz,最高实时采样率为1GSa/S。
如果用它来观测10MHz的信号,时基选择为0.1μS/DIV,扫描线从屏幕最左边到最右边的时间刚好是1μS,在这段时间里,A/D转换共得到了1000个采样数据,换算到每个波形,各有100个采样点。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立起相邻两个取样点之间的连线,屏幕上就会显示10个完整的信号波形。当我们把信号频率上升到50MHz以后,每个波形仅仅取样20次。在不改变时基的情况下,我们看不到波形有明显的变化。当把时基展宽,如扩展到20nS,就会发现波形失真。如果被测信号是一个复杂的波形(方波),可能就面目全非了。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提高采样率。所以,现在高档示波器的单次采样率都是非常高的,如泰克公司的DSA72004的每通道的采样率为60GSa/S,更高档的机器如安捷伦的DSO90000系列的通道采样率甚至已经到了160GSa/S以上。
对于这些高档的东东,我等玩儿家只剩下瞻仰的份儿了。 本帖最后由 过客良驹 于 2014-2-13 14:33 编辑
这里的测试案例,可以比较形象的说明存储深度的用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NTY3MDcy.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yNTY3MDcy/v.swf
学习了 存储深度不够. 用泰克的3000 4000示波器可以完美解决 过客良驹 发表于 2014-2-13 14:30
这里的测试案例,可以比较形象的说明存储深度的用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NTY3MDcy.html
...
演示的效果不错。
楼主用的是普通的100M的机器,你用的是DS4054,这是普源DS4000系列的最高配置产品,500M的带宽、4G的采样率、140Mpts存储深度,做这个演示毫不吃力。
但是,高昂的价格,不是普通爱好者玩得起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