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20的FLUKE289误差有点大,请各位老大看看!
我的FLUKE289才买来没多久,在这个坛子中毒了,买了个THY888的基准和FLUKE线绕电阻用来衡量自己的289,结果感觉某些档位超标了,请各位老大看看:直流电压50v档:指标0.025%+2,实测THY888的标定为9.999953v的基准电压值显示10.002v,误差10.002/9.999953-1=0.02%,合格
电阻500K档:指标0.05%+2,实测标定74.9244K的FLUKE线绕电阻为75.01K-75.02K,误差75.02/74.9244-1=0.13%,超标
电阻5M档:指标0.15%+4,实测标定749.240K的FLUKE线绕电阻为750.2K,误差750.2/749.24-1=0.13%,合格
请问各位老大:我的计算方法正确吗?电阻500K档确实超标了?需要返回维修部校准吗?谢谢! 这个你算错了,一般来讲,指标是对满量程而言的,例如:10V量程的的指标为0.025%,那么它的最大误差应该是10*0.025%,同样道理,电阻测量时极限误差也是指满量程的,而不是与所谓的测量“真值”的比较。
另外,个人认为,除非是经过计量部门确认的“标准”,用其它途径得到的源来做“标准”对自己的表进行考核,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就算是国家基准,也有一个误差的范围,更何况非正规生产的所谓“基准”呢! 真理:
没有不受温度变化的表,没有不受温度变化的基准,
出厂的表一般都是在20度左右范围内校准的,当环境温度变化了以后它的精度就要变化了,
即使你现在拿去FLUKE校准,到了你手上实际精度可能又变化了.
即使你的表精度很高,能达到0.025%,但它也只能保证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效,一旦偏离了温度范围以外,上帝也无法保证你的表仍旧有0.025%的准确度.
人要经历春夏秋冬,表和基准也一样,现在我们正在经历寒冬,到了春天你的表可能又很准了. 引用第1楼jhand于2011-01-17 08:43发表的 :
这个你算错了,一般来讲,指标是对满量程而言的,例如:10V量程的的指标为0.025%,那么它的最大误差应该是10*0.025%,同样道理,电阻测量时极限误差也是指满量程的,而不是与所谓的测量“真值”的比较。
另外,个人认为,除非是经过计量部门确认的“标准”,用其它途径得到的源来做“标准”对自己的表进行考核,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就算是国家基准,也有一个误差的范围,更何况非正规生产的所谓“基准”呢!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好好看看fulke的使用说明书,不要想当然,呵呵
俺是来学习的! 谢谢楼上同学的指正,不好意思,确实是失误了。
关于电阻档的问题可以这样解释
74.9244K*0.05%=0.04k
在加上2个字的固定误差,那么测量值理论上应该在74.98k 和74.86k之间。
你的测量误差大,如果觉得电阻绝对准确的话,那么可以参考一下手册里的说明:
准确度只适用于校准后一年的期间内,温度条件:18 °C 至 28 °C (64 °F 至 82 °F),相对湿度为 90 %。准确度规格应为:± ( [ 读数的 % ]+ [ 最低有效位数 ] )准确度规格是假定环境温度波动范围稳定在 ±1 °C 内。若环境温度变化达到 ±5 °C,额定准确度在 2 小时后方可采用。为了在 DC mV(直流毫伏)、Temperature(温度)、Ohms(欧姆)和 Lo (50) Ohms(低电阻)功能档能获得最高准确度,请在使用 LoZ(低阻抗)功能档后让仪表稳定 20 分钟。
简单讲,一个是表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例如20分钟),第二环境条件应该满足技术要求且足够稳定,如果以上条件都能到达测量结果仍然超差,那应该考虑送回去重新校准。
回 6楼(jhand) 的帖子
专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学习了 根据各位老大的提示做了两次试验,用电热毯升温再用棉絮给万用表保温共2小时,用记录模式,标定74.9244K的FLUKE金封线绕电阻一次共同升温,一次不升温,都大约在1小时后读数比较稳定,根据JHAND的算法计算误差都在说明书范围内,如果根据读数最小的那次计算误差只有0.009%,根据相对稳定后那个时间段的平均值计算误差在0.04%(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用温度计量过的)。看来温度的影响确实很大。谢谢各位老大的指教!谢谢! 一般情况下出厂前只要调整到误差指标内就是合格,但实际显示精度未必理想。有基准源和恒温条件的自己校准一下显示结果会更好些。无FlukeView联机USB-IR电缆的可开壳调整(280系列的默认校准密码是1234)。回 6楼(jhand) 的帖子
完全正确,楼主的表确实电阻档有些超差了,75K左右的高精度电阻的温飘应该不会偏差得这么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