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开启辅助访问
站内搜索
娱乐中心
关于我们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淘帖
Collection
排行榜
Ranklist
帮助
Help
搜索
搜索
热搜:
adr
ltz
fluke
87
110v
179
1281
3458
8508
34401
JOY DMM
校准
228A
236
7510
ESCORT+3136
示波器
fluke19
FX-888
工作灯
8846
维修
metcal
sp440
超级电容
焊台
吉时利191
8845a
示波表
TEK
DMM870
本版
用户
38度发烧友--38Hot Volt-Nuts
»
论坛
›
仪器仪表
›
仪表综合
›
高值电阻及其测试
返回列表
查看:
58
|
回复:
0
高值电阻及其测试
[复制链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7 12: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序,什么是高值电阻?
高值电阻,简称高阻,就是阻值很高的电阻。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欧姆级别的、千欧(kΩ,3次方)级别的很常见,也比较好测试,而兆欧(MΩ,6次方)级别的,就可以认为是比较高的电阻了,1MΩ的电阻用模拟表测试也就能偏转一点点,常见数字表的电阻测试上限一般是20MΩ或50MΩ。厂家生产的各种电阻,大部分阻值也都在1Ω到10M之内。阻值再高的,使用面变窄,也难于测试,因此市面少见。
到底阻值大道什么程度算高阻,也是个模糊概念。粗略的说,可以认为兆欧以上的算高阻,也有把更高的例如>1GΩ(9次方)的才算成高阻。有些高档的台式万用表,的确最高可以测试1GΩ的。
至于常见的绝缘材料,电阻就非常高了。达到1TΩ(10的12次方)很常见,超过1PΩ的(10的15次方)也很多,甚至有达到10的18次方欧姆的。
下图选自Keithley—低电平测量手册中文版第74页:
当然,我对这里面的结果一直有很多疑问,例如,我测试过FR-4的环氧板,两个相临的平行线之间的电阻轻易的超出50T,这样换算成电阻率就达到10的14次方了,但图中只有9到13次方之间。
再比如,聚乙烯和特富龙的体电阻率有那么大的差别吗?达到7个数量级,那种只有11次方的不会是测量误差或者表面污染?
另外,这个表格也与前面的文字很矛盾,文字中说特富龙、蓝宝石的体电阻率大于10的18次方,而表里是小于18次方的。
上面中文的不是很清楚,看看原文,清楚的标出三种材料的体电阻率大于10的18次方。
10^18欧的绝缘体,如果加上1V电压,那电流就是1aA,每秒只有6个电子。因此测试这样的绝缘体就很难,除了要加上较高的电压外,一般需要电容积累电荷,才便于测试。
以前的电阻率单位,常用欧-平方毫米/米,因为手工计算方便,例如银的为0.016,即截面积1平方毫米、长度1米的银丝的电阻,欧。新的所谓体电阻率,单位为欧姆-厘米,可以认为是一个边长1cm的正立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之间的电阻,欧姆。是老的电阻率的万分之一,即银的低阻率为1.6×10^-6欧姆-厘米,或1.6×10^-8欧姆-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高阻的意义
高阻其实广泛存在的,各种半导电的物体、各种常见的绝缘体,其阻值都非常高,从10的8次方一直扩展到10的18次方。为了能够测试各种材料的导电特性、绝缘特性,就必须涉足高阻领域。
另外,高阻标准电阻,相关的测试方法,也是被涉足很少的领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阻的弱点和克服办法
1、非线性/电压系数。理想电阻本来遵从欧姆定律的,即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其上的电压成正比。而实际上,对于非金属材料,这个线性往往不成立,例如电压高的情况下电阻就降低。非线性一般用每伏变化多少来表示,例如1ppm/V就意味着,改变1V的电压就能使电阻改变1ppm,100V就是100ppm了,事实上,电压越高则电压系数越大。要想减少电压系数的影响,除了寻找电压系数小的电阻外,多个电阻串联也是常见的办法,这样每一只电阻的电压低了,非线性就自然减少。
2、温度系数大。事实上,即便是纯金属,温度系数也是很大的,例如铜,大约是+4200ppm/C。只有某些精心制作的电阻合金,才有比较低的温度系数,比如常见的锰铜丝具有3ppm/C到20ppm/C的温度系数。因此,高阻材料温度系数大也就不足为怪了。主电阻选定后,一般可以通过补偿法来减少温度系数。
3、随时间阻值变化大,即长时间稳定性不好。电阻内部本身的老化是一方面,另外但往往外界因素也会影响了电阻的变化,比如基板受力变形、引线处松脱、表面脏污等。
4、容易受外界影响,例如湿度、气压,主要是吸水程度的不同,差别巨大。可以采取密封法来隔绝外部的影响比如真空密封,或者采取吸潮剂。
5、电容效应。电容广泛存在,几个pF的分布电容很正常。有电容就存在充放电,有电阻存在时时间常数用R×C表示。对于小阻值电阻而言这个时间常数一般可以忽略。但到了高阻领域,例如1T,即便有1pF的电容,时间常数也达到1秒。如果电阻100T、电容10pF,那么时间常数高达1000秒,表现在测试电阻的时候,电流开始大、后来逐渐减少。如果不采取措施,将造成测试时间过长。另外,高阻电阻可以认为是多个串联的,各节点都有分布电容,这样就会造成分布时间常数,即便两端的电荷放掉但中间的电荷还存在,给测试造成困难。解决的方法之一,是逐段屏蔽。
6、表面泄露。很多情况下绝缘材料的体电阻率很高,但测试下来就是绝缘电阻不够,此时就要考虑是否为材料表面导电。材料表面很容易因为吸附灰尘、有油膜或其他脏东西而造成比内部材料强得多的导电途径,因此保持绝缘材料的干净或者经常性的清理十分必要,或者加上保护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阻电阻(芯)
从材料上看,到达100M及以内的,高阻可以用线绕制作。金属材料是很理想的欧姆定律服从者,而且电阻丝的温度系数和老化程度都很小,是比较理想的电阻材料。但是,高阻的情况下,线太细、线太长,绕制很麻烦,万一断掉就前功尽弃。所以,大部分场合下,线绕电阻不超过10M。阻值不够的部分可以用两个或多个串联。
天津生产一种玻璃釉的高阻电阻,没见过样品,据说老化不错。
从国外的产品目录可以看到,到达10G的高阻,美国Ohmite公司的MOX910、MOX920(俗称Super-Mox)做的最好,可以达到10ppm的温度系数,偏差也可以做到0.1%。100G的也可以做到25ppm、0.25%。 另外,TT(原Welwyn)的WHVL系列也与Super-Mox类似的系列,不过目前好像不生产了。
加当(Caddock)的USG尽管也能做到0.1%但阻值只到100M,能到100G的MG815,体积也太大了点(长度152mm)。
美国Ohmite公司的其它几个MOX系列也不错,其中MOX750-23的功率1W、耐压5kV,10G有0.5%、100ppm/C的,100G有1%、250ppm/C的。而MOX1125-23更好一些,相同指标下阻值可以大10倍。
前面列出的FineChem的RH2HVS/RH3HVS,100G的可以有1%、250ppm/C,也算不错了。
为了便于选择,把能找到的厂家的比较好的高阻,列出表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品高阻标准电阻
1、国产的BZ16
有1M、10M、100M,是线绕电阻,体积比较大,特性不错,等级分别是0.01、0.02、0.05。
2、国产的BZ17
铁盒,内有防潮剂,但主要采用的是玻璃真空电组,性能很一般,1G的才1%。
3、日本的
这个貌似自己DIY的
4、mte_rp
5、美国的,从测试数据看,这个阻值并不高的标准电阻,电压系数还很大,达到每伏10ppm以上。
6、Ohm-Labs,很有历史,L&N和JRL都被他收购,其高阻指标很高,10G的50ppm温度系数、50ppm年老化,而1T的分别是200ppm/C和200ppm/a。
恒温多值电阻,提高了温度稳定性,年稳指标一样
7、高联的9936和9937,10G的25ppm温度系数、100ppm年老化,而1T的分别是300ppm/C和500ppm/a。
以下的超高阻,有10T、100T、1P(1000T)
4、MI的9331G,10G的500ppm年老化,但1T的甚至10T的居然也是500ppm/a的老化。
其它,为了对比方便,给出一个直观的商品高阻对比表格。横轴是阻值,单位为10的方次,纵轴是年稳ppm/年,或温度系数ppm/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Y高阻电阻
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因为很难。主要是电阻芯做不了,只能是买现成的。国内很少能生产高稳定的高阻,因此只好靠国外品牌的。但高阻这个特殊的领域,研发费用肯定不少,但需求量很少,因此价格很高,尤其是高精度的高阻芯。
曾经用100个10M的电阻串联做过一个1G的,还没完全做完:
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305
如果1M可以算高阻的话,以前用Fluke752A拆的120k串联做过一个高精度的1M:
其它可以DIY的阻值、可选电阻芯
1M,可以用10个99.925k(或类似)的金封线绕,奢侈一些用10个202Z;
10M,可以用Fluke 4.9225M金封线绕,MC 5M金封线绕,3.3M×3金封线绕,或者HP 10M金封线绕;
100M,可以用Fluke 81M金封线绕,配上上面的10M(即装在一个盒子里),再加上2个Fluke 4.5M;也可以用10个10M线绕串联;
1G,可以用100个RN55D金属膜串联(我的DIY,与100M Hamon兼用),或者用10个1/4W的100M电阻串联;
10G,可以用10个1G串联,每个1G的用100只10M串联(与1G Hamon兼用)。我买了1200这10M电阻,打算这么做。当然,也可以用10个1G的1/4W电阻串联,但这种电阻实测性能一般,阻值也偏小。另外,可以用Ohmite的Slim-Mox,最大有5G的,温漂25ppm之内或稍大于25ppm(根据具体型号),偏差1%的,2个5G串联。
100G,这个貌似没啥好办法了,因为好的100G阻芯比较少,Ohmite有一款Mini-Mox有100G的,温漂100ppm还不错,长期稳定性未知。另外,也可以找10个10G的电阻,串联起来,既做100G又做10G Hamon
1T,类似上述,Mini-Mox也有1T的但温漂指标未知,最好用10只100G串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阻的测试和传递方法
高阻最常见的测试方法,就是采用各种商品的高阻测试仪/静电仪。
测试高阻一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直接测试,利用高阻档,接上被测电阻,类似普通万用表那样,直接读数,很方便。
另一种方法是V/I法,即只用表的弱电流档,从自带电压源或外接电压源取得测试电压加到被测电阻上,把被测电阻的另一端输入给电流表。例如用Keithley 617,自带100V电源,也可以直接读出高阻数值来,原理图如下:
可以看到,这个测试需要有一个屏蔽盒,型号6104,这是测试高阻所必需的。由于高阻时非常容易受干扰,同时裸露的话也会引起漏电,因此需要把敏感部位全部屏蔽起来。
617自身的电压源 被引入屏蔽盒,加到Rx上,然后通过屏蔽电缆送到617的输入端,此时617是用电流当,输入阻抗非常低,相当于短路。
模拟高阻测试表,例如HP4329A,用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读数直观、响应迅速,测试电压可以方便的改变,从10V到1000V,可以测试高达10的16次方高阻,只要把未知电阻插接到两个端子上即可。
有些商品高阻表/静电表,不自带高压电压源,例如K610C,只能内部测试到10的14方欧姆,此时要外加电压源才能测试15次和16次高阻,假设外接电压源为100V,利用电流档,反而不确定度降低。另外,有的强功能高阻表例如6517,把V/I特性集成到一起了,最高量程也是达到了10的14次,更高的电阻看不到如何测试的,也没有指标,是按照常规的方法推算到16次方。还有一些静电表例如K642,根本就没有电阻测试功能,但可以通过外加电压源的I/V办法来测试。
常见的几款高阻仪器的指标图示如下:
可以看到,模拟的高阻仪或者低Ib的静电表用I/V法测试,在很高的电阻下都有较低的不确定度。例如在2×10^15到1×10^16的范围内,K601C是最好的。
个别高阻仪例如镇江的TY9801,随着电阻的增大误差而增大迅速,而且即便有5000V的电压也才最高测试到1T,这是检流不理想的象征。
附上几个常见的高阻仪/静电表的照片。
HP4329A,整体偏差在5%,实际能进入2%甚至1%,尤其是测试10的15次方以上电阻时
Keithley 610C,整体偏差小一些,而且可以一直保持到10的16次方
Keithley 642,数字的,高灵敏的典范,可以测试到10^17
Keithley 617,数字表,带有一个0-100V的电源,较低电阻时精度不错,中高阻值可以保持在2%
Keithley 6517,比较现代的表,综合性能不错
Guildline 6520,高精度
镇江TY9801
不幸的是,这些测试仪的精度都很有限,即便是最好的高联的6520,在较低阻值下也没有达到0.01%之内,在1T以上就超过1000ppm了,15次方下达到1%。这些指标,对于对比、考察高阻基准,还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更好的测试对比手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惠斯登电桥及高阻扩展桥
我们知道,现在测试电阻能达到0.1ppm不确定度的有两个技术,一个是适合低阻(<13k)的DCC,另一个是适合中高阻的BVD(1k-10M),而对于超过100M电阻的ppm级别的对比,这两个东西也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古老的惠斯登电桥(Wheatstone Bridge)是最基本、最精密的电阻对比手段之一,其各种扩展的方式目前仍然广泛被使用,那么如何改进成为高阻测量桥呢?
4臂电桥如果扩展到高阻,有如下几个困难:
1、由于电阻的增大,电流非常小,漏阻将严重影响结果。
2、高阻往往要提高桥电压,此时对于可变电阻就很麻烦,难于解决耐压、功率发热和非高阻的权衡。
3、需要非常高灵敏度的同时也是超高共模抑制比的检零电路。
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在其TN1458里发表了一个双电源有源等电位屏蔽高阻桥,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
图中,用两个可编程标准源替代了两个电阻臂,即用电压比替代了电阻比,这样,电压可以很高(最高每臂1000V),而且可以方便、精确的控制(比如用Fluke 335D、5440B、5700A)。同时,这种接法把电桥的探测臂的一端接到了地上,这样就可以让检零计不受限制,不用浮地,没有共模抑制要求,也减少了干扰和屏蔽的烦恼,因此可以采取商品的静电计 ,灵敏度大大提高。最后,整个桥臂做成等电位屏蔽,两个电阻的4个落脚点的周围,电位差初步估计都是<1mV的,而且检零计D是整体(外壳、测试地、测试点)被地电位包围,这样使得可能漏电的途径的电压差非常小,实际杜绝了漏电。各种绝缘部分做到12次很容易,有1mV的压差,漏电就是1fA以下,这比最好的检零计的偏流还小,因此其影响就可以忽略了。
电路中的D采用偏流±3fA的静电计,采用替代方法,可以再次抵消大部分不平衡因素。另外,可以采用电流换向技术来消除热电动势的影响。
看来这电桥一些都理想了?
实际上不是的,尤其是对于业余DIY,仍然存在下述三个问题:
1、笨重而价格高。就那两个可编程标准电压源,一般是Fluke 5700/5720级别的,就非常难搞到。
2、更重要的是,这种双电源的方式违反了电桥原理,使得原本可以忽略的电桥电压变化,变成不可忽略了。我们都知道,电桥是对称、平衡原理,电源电压的少许波动,对结果的影响是-2次方的、可以忽略的,但用电压替代两个臂,电压独立,对结果的影响就是一次的、不再可以忽略的了。简单说,惠斯登电桥对电源电压的波动不敏感,但双电源电桥就不然了。举个例子,惠斯登电桥对于100ppm的电源电压变化,影响是平方的,就是0.01%*0.01%,为0.01ppm,因此可以忽略。但是,独立的两个电压源,其电压的微小变化,会完全、直接反映在两臂,影响是1次的。如果真的电源电压变动了100ppm,那么结果也是变动100ppm。
3、检零计的工作状态也有问题,用的是悬浮、高阻探测模式,而不是短路模式。高阻模式是任凭电压的变化,不做干涉,只测试电压,这样不仅使得探测灵敏度降低,更造成探测点的零点偏移,大了的话将与保护层形成可观的压差,让保护失去应有的作用。 同时,电压的变化必然对很大的分布电容充放电,半天平衡不了,使得响应时间加长。
这样看,这电路本身并不完美,至少对于DIY来讲不适应的。下面的电路,就是针对以上三点的改进桥。
补充:MI公司按照这个原理生产一款高阻对比桥,叫TeraΩBridge,照片及指标见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Y高阻桥的设计
先给出电路,然后说明:
1、首先可以看到,外观上的确是一个4臂桥了,把两个电压源重新替换成电阻,轻便而廉价。
2、检零器的负输入和外壳,仍然接到地,也就是两个比例臂的中点保持接地,这样对检零计检零计的弱要求和高屏蔽的优势仍然保留。
3、供电仍然采用双电源,其中+V经过三端稳压,但另一个-V并非是独立的,而是用一个运放把+V反射到-V,即-V完全跟踪+V的微小变化,克服了双电源独立变化对测试结果的直接影响。
4、为了能够部分模拟原来可调电压源的功能,增加了微调R'。这个R'也可以做成带读盘(有刻度读数)的。
5、增加了内部切换开关,使得Rx和Rs的转换方便而快捷,避免了拖长时间的替代造成参数变化,同时也减少了认为干预(端子的变动、引线和分布参数的改变等)。
这桥的面板暂时设计如下:
(改进:接线放在上面、左边,操作和显示靠右、下)
其中,Rs的两个同轴插座接标准电阻,Rx接待对比电阻,Rd为哑电阻,这三个电阻要其是同阻值、最好是同规格。Rs和Rx上面的是这两个电阻的切换开关。
电桥的电源可以选10V或20V,中心位置是切断电源,以便节省电池,这转换用左下的三位开关完成。
为了与老系统兼容,还设置了外接电源,这样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切断内部电池而改成与NIST桥完全一样的电路,右边就是4个外接电压柱。
该桥设计制作的时候,应保证如下几点:
1、电池总电流,不超过1mA,这样可以免除发热、提高电池使用时间
2、任何绝缘部分,均有10^12以上的绝缘电阻
3、任何等电位屏蔽,与被屏蔽点的压差,不超过1mV
4、所有部件的外壳接地。
事实上,以上这些原则和要求,很容易达到。只要满足了这些要求,那么这高阻桥就可以比较理想的工作了,只剩下一个检零计需要计算和选择。
一些朋友在此桥设计初期对于开关K1、K2的漏阻影响问题提出疑问。在这里解释一下。
K1和K2是联动的,选好一点的2×2开关并适当安装,只要满足不难达到的10^12漏阻即可。开关的四个外端交叉的接成A点和B点,漏电可以总结为:
A点对地的漏电,符合12次、1mV原则,没有问题
B点对地的漏电,符合12次、1mV原则,没有问题
A、B之间的漏电,符合12次、1mV原则,没有问题
开关的这种设计,无论开关在什么位置,都可以让Rx和Rs同时处于加电状态,这样一方面很公平,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测试前的延时时间。我们知道,高阻的电容效应很严重,加电后的电容充放电要很长才能进行测试(例如1T的电阻有10pF的分布电容,时间常数就是10秒,至少要1分钟的预习时间),而这种预加电措施会让两个电阻随时处于待测状态,随时转换,可以更快的进行多组相间测试,大大降低对比的不确定度。对比固态电压基准,都是一天24小时开机加电,为什么高阻不能永久性的加电呢?
当然,这电桥也存在一些局限:
1、Rs和Rx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替代
2、只适合测试10进幂次的组织,不适合测试任意阻值。可以考虑的改动:R2有几档变化,比如为原来的1/2、1/5甚至1/10,这样OP会自动跟踪让-V的绝对值也成为+V的1/2、1/5和1/10,形成上下非对称桥,就可以用较低的Rd对比较大的Rx,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测试比如200M、500M这样的电阻了,而1/10的阻值就可以进行1:10的传递对比。3、测试电压太低,也不可变。尽管计量意义本身(不是绝缘测试)无需很高的电压,但有时需要与高压高阻做对比,也必须把电压提高。另外,很多高阻的测试电压标准是100V,这个也没有达到。还有,改变电压可以测试高阻的电压系数,也是应该具备的功能。所以,可以考虑增加+V的可调功能,至少把+V电压提高到100V。电源可以考虑外部供电,甚至可以考虑用多节锂电串联、放在仪器内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敏度和指零仪D的选择
(有待完成)
首先,计算一下该桥的灵敏度。
所谓灵敏度,就是桥臂的电阻变化一个微小值,能引起检流计的多大的输出。
看电桥的图,不失一般性,假设Rx比Rd减少了x,即Rx=Rd-x,分两步计算,先求得由此总的电动势E。
E = 2V(Rd)/(Rd+Rd-x) - V
E/V = (2Rd)/(2Rd-x) -1
= 1/(1-x/(2Rd)) - 1
= 1 + x/(2Rd) - 1
= 1/2*x/Rd
也就是说,某臂电阻的相对变化,会引起电动势一半的相对变化
把后续的问题归纳成如下电路:
然后把D分成两种模式,分别考察。第一种模式,电压测量模式。设静电表输入阻抗为Rin,最小分辨+噪音为No,电桥电压V,则电桥灵敏度L可以计算为:
No=E*Rin/(Rin + Rd/2)
即E=No*(Rin+Rd/2)/Rin
由于x/Rd=2E/V,带入得到
x/Rd=2No/V *(Rin+Rd/2)/Rin
这就是电压灵敏度公式。当Rd远小于静电计的输入阻抗时,有:
x/Rd=2No/V
这就是简化了的电压法灵敏度公式。
以D用K617为例,
电压模式,最低200.00mV档,分辨d=10uV,噪音40uV,这样算No=50uV为好,输入阻抗Rin=200T
此时在比较小的阻值下,在供电V=100V的场合,
得到分辨L=x/Rd=2No/V=2*50uV/100V=1ppm
显然,在100V的电压下才能取得1ppm的分辨/灵敏度,不算高。
电流型,同上图,Rin=o,当Rx变化x后,最小分辨电流
Io=2E/Rd即E=Io Rd/2
所以有
L=x/Rd=2E/V
=Io Rd/V
这就是短路型灵敏度公式
对于K617,最小2pA档,分辨+噪音为Io=6.7fA,对于10G的被测电阻、100V电压,有:
L=6.7fA *10G / 100 =0.67ppm
也就是说,与电压法相当。
同时可以看出,这两个灵敏度公式都包括电桥电压,电压越高则灵敏度越好。可以看到,短路法的灵敏度取决于被测电阻的大小,电阻越小则灵敏度越高,并随阻值的增高而变得很差,因此有一个灵敏度相等的转折点。对于不同的静电计,灵敏度也不一样,转折点也不一样。对于K617,当被测电阻<=10G的时候比电流法灵敏度高,>10G则电压法灵敏度高。
根据上述公式,给出几个典型的静电计在不同场合下的分辨/灵敏度如下成图:
结论:对与常见的K617/6517,在电阻不很大时应该选电流模式这样灵敏度很高。但对于>100G的场合,应该选择电压模式了。不过,如果要求不高,或者电压较高,直接全程用电压法,也足够了。
补充,这部分内容更新了,已经独立成贴:
https://bbs.38hot.net/thread-9989-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阻传递与高阻哈蒙(Hamon)
哈蒙(Hamon)电阻是一个永久串联的10个等值电阻,可以相间的并联起来,阻值就成为每个电阻的1/10,也就是串联电阻的1/100,而且偏差不变,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实现1:100的精密、快速传递。有关哈蒙电阻的详细讨论,见此贴:
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4776
向高阻的传递方法,具体说,是先用100k哈蒙并联接成10k,与10k标准对比,假设偏差为+8ppm,然后让这个哈蒙串联成1M,其阻值也是偏大8ppm,这样这个1M就被标定好,可以充做1M标准了。
再用10M的哈蒙,并联接成1M,与刚才那个1M对比就能标定这个新1M,然后这个哈蒙再串联成100M,就可以充做100M标准了。
再用1G的哈蒙,并联成100M,与刚才那个100M对比,然后再串联成10G,就可以充做10G标准了。
依次类推,可以看到,我们至少需要以下哈蒙:100k、10M、1G、100G、10T。到达10T的哈蒙后,串联就是100T,这已经是现实中能取得并测试的最高电阻了。如果DIY,一般可以忽略这一量级,而用100G哈蒙取得最高1T电阻结束。
至于中间某些阻值,例如100k、10M、1G、100G,也可以通过哈蒙的混联而得到。比如要得到100k,用上述标定成+8ppm的100k哈蒙,混联接成2个100k(其中一个主100k是用9个100k三串、三并得到,另一个100k是单独的),
但是,这些哈蒙,很多都是高阻的,而高阻在串并联时难免受到漏阻的影响。例如1G的哈蒙,串联起来达到10G,这样10T的漏阻就有1000ppm的影响了,造成很大的传递偏差。
解决的办法,就是用等电位屏蔽哈蒙:
Ohm-Labs的实物照片:
可以看到,哈蒙电阻的11个外接点都是同轴结构,内芯是真正的有效接点,外皮是等电位屏蔽,作用是在任何时候,外皮和内芯之间的电位差非常小,这样加上好的绝缘材料,漏电就可以忽略了。而为了达到这种等电位屏蔽的目的,要在外皮上串联接上等值的10个分压电阻。只要在测试的时候同时给保护屏蔽供电,就可以实现排除漏阻影响的目的。 由于内心与同轴外皮之间的电压极小,因此也无需太厚的绝缘,所以同轴接口就比较小。但是,由于高阻可能要高压测试,外皮与机壳的绝缘要好、要厚,可以看到白色的较大的绝缘物,应该是特氟龙。
r1到r10的选择,一方面不能太小,以免发热而有影响,以单个电阻最高可能加到100V计算,应取1M才好。另一方面,阻值也不能选取过大,以免其它漏阻对分压系数有影响。12次方漏阻对于10M(7次方)的影响是10ppm,这就是极限了,另外超过10M的电阻稳定性不好、温度系数高,所以,不能超过10M。实际选择时,该保护分压电阻可以不随主电阻而变,也可以在主电阻比较小的时候(例如100k的哈蒙)选择的小一些。另外,这些电阻不一定取整数,只要一致性好就可以。事实上,这些电阻最好是跟踪主电阻的变化(温度、老化),这样才能随时起到屏蔽作用。但实际上不会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串联一个可调电阻(例如10M串联100k),不定期的去校正。
哈蒙的主电阻,落脚点只能是同轴插座的中心点,不能有别的中间点,否则就没有进行屏蔽了。因此,主电阻若有串联,必须是悬空的,类似带有如下的F4柱的情况,是不允许的:
下面是一个电动高阻哈蒙 的一个实际例子,每只电阻带有防表面泄露均压环
下面的是一个极端的东西,1T×10哈蒙,每个电阻的阻芯被密封,但电器上分成两半,便于等电位屏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阻桥的制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阻桥的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高阻测试
超高阻,一般是绝缘材料才具备的电阻,范围在10^15欧以上,至少到10^18欧
高阻电阻,最大的见有100T的,也就是10^14欧。很多高阻表的测试范围,也就是到达10^16欧(1000V的电压、0.1pA的分辨)。因此,超高阻要采用特殊方法来测试了。
自电容放电、充电法
这是我自己取的名字,方法是把样品做成薄片电容,用物理方法(不是电子开关)接触电极、充电到电压V。然后电极脱离开始自然放电,放电时间t可以足够长,这样就可以把电压放电到足够可以测试到的程度,再次电极接触充电,就可以得到补充电量Q,此时绝缘电阻R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R=t × V / Q
(此为粗略公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参考
Keithley—低电平测量手册:
http://wenku.baidu.com/view/653230dc5022aaea998f0f87.html
几种测试线的绝缘电阻
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1153
微弱电流
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851
DIY 1GΩ 标准电阻
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305
NIST Measurement Service for DC Standard Resistors -
http://www.nist.gov/ts/msd/calibrations/upload/tn1458.pdf
NIST/IEEE Fabrication of High-Value Standard Resistors
http://www.nist.gov/customcf/get_pdf.cfm?pub_id=24560
A Comparision of 1TΩ and 10TΩ High Resistance Standards between NIST and Sandia
http://www.osti.gov/bridge/servlets/purl/5950-Zfq6fG/webviewable/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sclz
csclz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7 12: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mserver
lmserver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7 12: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等待全文。[s: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uxp
chuxp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7 13: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占个地听课,高阻及其测试。
老大该考虑出版个论文集啊!最近应我大学老师的邀请,去一所大学讲电学计量课程,那个教材水平之低下简直惨不忍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chp
zengchp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7 13: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uichangli
cuichangli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7 1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老大的文章是种享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y_sh_npk
zy_sh_npk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8 1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好文,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gq
zgq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9-9 09: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gp_74
agp_74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0-10-13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WELWYN 100T玻璃釉电阻
这一盒10个两千多美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ymex
lymex
当前离线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13 18: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些电阻好厉害,3812在我3楼尾部的表里,是唯一一个可以达到100T的型号。
这些是10个?串联起来可以成为1000T了,也就是1P了。
100T电阻,即便对1pF的杂散电容充电,时间常数就达到100秒,那么长的过渡时间,怎么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rc100
src100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1-19 2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25楼发的什么啊,纯粹捣乱。建议删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q1
chq1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1-2-11 13: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s:29][s:29][s: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ryprypry
pryprypry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5-2-2 2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请问哪里能弄到高阻值的TT玻封电阻,我找了几家都没找到...您给指点一下吧...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zyzlj
shzyzlj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17-11-30 2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知识,又开了眼界,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电池电源
Copyright © 2008-2024
38度发烧友
(https://bbs.38hot.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京ICP备20240649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