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版2DW7C草根10V
2DW7C工作电流5mA,放大部份电阻用的1%的金属膜,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好~ 这个结果不是很理想,估计与配套电阻的质量不高有关。另外2DW7C(新型号2DW234)的工作点电流最好为10mA,这样其有零温度系数点55度左右。现工作电流为5mA,不知零温度系数点是多少度。尽管图上显示为22度左右,但估计不是 零温度系数点55度左右不会太高吗?我觉得应该在20-25度比教好
等1071到了单独测下2DW7C工作电流与温度系数的关系 用什么表测试的?
以前认为2DW7C还凑合,但前一段时间测试了一下,感觉0.1Hz-10Hz的噪音偏大,尤其是超低频的噪音。测试时已经加上泡沫防风。
另外,也测试了两只不同品牌的2DW232,非常差劲,rms噪音有2ppm。 8840A 国产最好的基准稳压管是2DW14A 引用第4楼xiaosun于2010-04-1509:54发表的:
零温度系数点55度左右不会太高吗?我觉得应该在20-25度比教好
等1071到了单独测下2DW7C工作电流与温度系数的关系
images/back.gif
2DW7C(2DW234)的最佳电流是10mA,其温度系数最低的温度(最佳补偿点)是55度左右,其它温度下温度系数虽然不是零但也是最低的,就象1N829A的最佳电流为7.5mA左右一样 刚查资料:2CWD821~829(1N821~1N829)的生产工艺为硅外延平面结构,并非深埋结构 2DW234的pdf 引用第10楼老来学皮匠于2010-04-1511:08发表的:
2DW234的pdf images/back.gif
你这份datasheet我也有。没有附典型曲线。
我一般查的是873厂(振华集团永光电工厂)的资料,这份资料是包括了所有二极管的,内容有26.7M,太大了,无法上传,有需要的可以到网站下载 我把2DW234装在这样的恒温槽里试过,效果不理想。 引用第12楼老来学皮匠于2010-04-1511:45发表的:
我把2DW234装在这样的恒温槽里试过,效果不理想。 images/back.gif
是温度系数不理想还是老化?
国产管老化指标不高,有好多都不标老化参数。2DW14A/B/C/D标的老化是2ppm 100小时,是我看到的基准管中最好的,测试温度为55度+/-0.1度 >>2DW14A/B/C/D标的老化是2ppm 100小时
是1000小时吧? 引用第14楼lymex于2010-04-1512:09发表的:
>>2DW14A/B/C/D标的老化是2ppm 100小时
是1000小时吧? images/back.gif
确实是100小时,其规格书里的内容是长时间稳定性。 100小时才4天多,能称得起“长时间”稳定性?
我这几天测试基准和表的短期稳定性,还连续测试十几天呢。 引用第17楼lymex于2010-04-1513:32发表的:
100小时才4天多,能称得起“长时间”稳定性?
我这几天测试基准和表的短期稳定性,还连续测试十几天呢。 images/back.gif
但这是唯一个给出老化参数的电压基准管,其它:2CWD821~829(1N821~829)、2DW230~236、2CWD6V2~11V7A/B/C/D/E、2WDS8V4等系列温度系数都有5ppm/度的,但全都没有给出老化参数 看看某类LM399,要连续加电每周测试一次,一直测试到1000小时。
按照2DW14的2ppm/100小时速率看1000小时漂移应该小于LM399的20ppm 1000hr。更何况老化速率是时间开方关系,是越来越慢的 2DW14显然是从一批产品里经过考核分类得到的最好的,其余的对号入座成2DW15到18,参数离散也很大,从2ppm一直到40ppm。
而LM399的指标是典型值,没有经过筛选的。事实上,很多表里作为基准用的LM399非常好,比如我的34401已经10多年了,从来没校准过,现在测试10V的误差在常温下不超过3ppm。
因此,完全可以找到一些2DW14,其老化表现比很多LM399强。反过来也一样。
另外,挑选出来的2DW14,其老化基本呈矩形分布。没挑选的基本呈正态分布。 引用第21楼lymex于2010-04-1609:17发表的:
2DW14显然是从一批产品里经过考核分类得到的最好的,其余的对号入座成2DW15到18,参数离散也很大,从2ppm一直到40ppm。
而LM399的指标是典型值,没有经过筛选的。事实上,很多表里作为基准用的LM399非常好,比如我的34401已经10多年了,从来没校准过,现在测试10V的误差在常温下不超过3ppm。 images/back.gif
那是否1N829和1N821也是筛选分档的呢?
我觉得还是有目的制造不同精度的产品,只是2DW14同批内再筛选分A/B/C/D档。若要筛选分2DW14、15、。。18再各分A、B、C、D是不是工作量太大了 过去国内不怕筛选,只怕没有。
现在国内不怕没有,只怕不卖。 不会故意生产不同老化的,最多就是因为批次不同,老化参数也不会一样,但都是尽量生产好的,包括温度系数。
国内产品、要求高的产品,测试筛选是很正常的。2ppm的老化参数,无论是100小时还是1000小时的,要通过生产工艺控制来达到,国内的水平还真没听说过。
至于1N821-9,说不好。看参数,很有可能也是测试筛选的。一般是生产一个批次后进行抽样测试,可以直接全部列入某中低型号例如1N825。但对于1N829这样的要求高的,是在好批次里进一步测试筛选得到的。
测试老化参数是最费时间的,标准一般是1000小时。测试温度系数也比较费时间,但要好得多。很多其它测试就快得多,几乎瞬间就可以完成。 引用第24楼lymex于2010-04-1609:50发表的:
不会故意生产不同老化的,最多就是因为批次不同,老化参数也不会一样,但都是尽量生产好的,包括温度系数。
国内产品、要求高的产品,测试筛选是很正常的。2ppm的老化参数,无论是100小时还是1000小时的,要通过生产工艺控制来达到,真没听说过。
至于1N821-9,说不好。看参数,很有可能也是测试筛选的。一般是生产一个批次后进行抽样测试,可以直接全部列入某中低型号例如1N825。但对于1N829这样的要求高的,是在好批次里进一步测试筛选得到的。
....... images/back.gif
但是市场需求是不一样的,低指标产品也有低指标的用途。且2DW14、2DW18已是不同的型号了,设计参数或许是略有不同的 国内产品,别说把老化参数设计成什么值,就是老化测试都极少去做,因为没什么人要求这样做。厂里的大多数技术人员甚至不知道老化(Aging)、长期稳定性(Long-term stability)是什么东西。一说老化,他们想到的是类似高低温循环的那个意思(burn-in)。 引用第26楼lymex于2010-04-1610:06发表的:
国内产品,别说把老化参数设计成什么值,就是老化测试都极少去做,因为没什么人要求这样做。厂里的大多数技术人员甚至不知道老化(Aging)、长期稳定性(Long-term stability)是什么东西。一说老化,他们想到的是类似高低温循环的那个意思(burn-in)。 images/back.gif
玩到这个层次的不至于有这么水吧?我想是因为老化一词有歧义造成的沟通问题 我是没听过国内那个厂做过长期稳定性测试。很简单,没有测试条件。
当然,军工的可能除外,因为,我找到了2DW14的军用测试标准。一方面,的确是进行分类测试的,另一方面,指标是1000小时而不是100小时的。
引用第28楼lymex于2010-04-1619:11发表的:
我是没听过国内那个厂做过长期稳定性测试。很简单,没有测试条件。
当然,军工的可能除外,因为,我找到了2DW14的军用测试标准。一方面,的确是进行分类测试的,另一方面,指标是1000小时而不是100小时的。
images/back.gif
如此看来是873厂的资料有误。873厂本身就是军工厂,2DW14~18就是该厂研发生产的,据说国标军标也是其参与制定的,SJ 20068-92 半导体分立器件2DW14~18型低噪声硅电压基准二极管详细规范 就是其起草的
2DW14这样老化就更低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