嗮嗮diy 100:1转移个人标准电阻
占位 沙发 热电势解决了么 引用第5楼lylmy于2010-03-23 18:56发表的 :
热电势解决了么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全改成锰铜的,因手头锰铜线比康铜粗的多,增加了焊接难度和调整难度了。粗略测试,热电势没觉察,阻值差倒是有0.04欧姆。改日调整。 这种板基绝缘电阻怎样?如果不好的话可能还是搭蓬焊好点。 引用第7楼jj3055于2010-03-23 19:29发表的 :
这种板基绝缘电阻怎样?如果不好的话可能还是搭蓬焊好点。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受限于表的量程,粗略测试,大于1G,我用的电阻是10k的,影响是10E-5,且影响是固定的,如果绝缘电阻变化10%,对电阻的影响是1ppm,我的表已经测不出来了。 引用第8楼happymanlxh于2010-03-23 19:41发表的 :
怎么转移?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https://bbs.38hot.net/read.php?tid=330
这是老大的文章,参考6楼 那个底板用自喷清漆喷一下,绝缘和防潮都解决了。 要两套才能100:1吧 这一套串出来就是100,并出来就是1 貌似老大的hamon接线柱比你的多一倍 为啥不直接用铜丝,而是用锰铜?
100:1转移,是10个并联成1k,再串联成100k。而且,这两个电阻的误差大小和方向一样,完成摇身转移。 引用第18楼lymex于2010-03-2320:21发表的:
为啥不直接用铜丝,而是用锰铜?
100:1转移,是10个并联成1k,再串联成100k。而且,这两个电阻的误差大小和方向一样,完成摇身转移。 images/back.gif
就是,应该直接用铜线,这样热电热比较不是问题,怎么说锰铜与铜还是不一样的材质,对铜热电势总还是不如铜对铜 回老大,用锰铜为了调整,因为电阻值有个体差异。
共用了11个10K,其中10个进行100:1转移,11个组合准备作为KV分压器之一位 锰铜,电阻率大吧? 引用第21楼azi1974于2010-03-2320:27发表的:
锰铜,电阻率大吧? images/back.gif
四线连接,电阻率影响很小,热电势影响要大些 引用第20楼langyan于2010-03-2320:26发表的:
回老大,用锰铜为了调整,因为电阻值有个体差异。
images/back.gif
如果是调整,那是应该把锰铜串联在电阻上,然后再把调节好的电阻进行串联。引出线用锰铜是没有任何调整作用的。
另外,出厂10k的塑料块电阻,随着时间的流逝,阻值应该是增大的,因此,串联法是调节不过来的。 不好意思,没有对反面进行拍照。每个10K电阻都引出2根约80mm锰铜线,直接接到接线柱,因此每个电阻多出了160mm的引线,可以调整0.1欧姆。这些电阻也是从100多个中挑选出相差0.05欧姆以内的。有2个相差大于0.1欧姆,加长了锰铜线。准备沉淀一段时间,焊接应力解除后,做一下温度系数测试,然后进行阻值调整。
限于手头条件,没有1个标准电阻,所以10K塑料块电阻的绝对阻值是多少我不知道。测量100多个10k的,40%是正差,60%是负差,表没有校准,测电压与JJ比偏小90ppm。反正我做这个标准电阻是为了校准表的长期稳定性的,10K准与不准倒是无所谓。 引用第11楼老来学皮匠于2010-03-23 20:06发表的 :
那个底板用自喷清漆喷一下,绝缘和防潮都解决了。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这个法子防潮好吗?学习了,可用于产品设计中,不过要2面都喷吧?
如果不需要防潮,只能降低绝缘电阻,但是应该能大幅降低绝缘电阻的变化。谢谢。 上个背面图看看。
Hamon电阻,都是永久串联。需要100的时候直接两头引出,需要1的时候相间并联。
共12个接线柱,接了22根线,左前和右后2个接线柱是起点和终点,各接了1根线,其余10个接线柱都是2根线,其中有2个电阻因阻值高,用各用1根铜线1根锰铜线,有的电阻阻值太低,用了合计约300mm的锰铜做引线,所以从端面看进去,线长不一致。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