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哪里搞来的?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咱论坛里持久兄弟卖的呀。 引用第29楼hldiy于2011-08-0109:33发表的:
这是用统计法实现最终长稳的。
假设一个核心年稳为 -5ppm,另外一个为 +5ppm,那么并联之后长稳就会很好了。
.......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温漂可以这样算,但老化方向不是这样抵消的,老化根本就是无规则的。 引用第26楼狂野猎人于2011-08-0108:57发表的:
huifu
回复虽然经典,但是没有说服力!如果是电阻基准,拿天平来类比倒说得过去。但是电压基准就不恰当了,内部器件特别是半导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受到内部离子游离扩散或者温度热胀冷缩以及老化的影响。如果内部有可调电阻,变化得更快。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难道表不是半导体做的,不会受这些因素影响?
实际上表所受影响程度更大。表用到的元件数量N倍于基准,不可能每个元件都用到最好,也少有精确匹配。 引用第31楼lmserver于2011-08-0109:53发表的:
温漂可以这样算,但老化方向不是这样抵消的,老化根本就是无规则的。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从原理上看,老化确实应该是无规则的。但我实测的基准,老化都是比较稳定的曲线,最起码方向都没有改变。这可能是因为影响老化的最大因素是恒温吧。 确实是自从加入仪器党,钱越来越少了 引用第33楼hldiy于2011-08-0110:12发表的:
从原理上看,老化确实应该是无规则的。但我实测的基准,老化都是比较稳定的曲线,最起码方向都没有改变。这可能是因为影响老化的最大因素是恒温吧。 https://bbs.38hot.net/images/back.gif
即使方向固定下来,老化速度也不可能相同。
例如A、B两基准6年老化速度:
A:5,4,3,2,1,1,1,1,1,1
B:5,5,5,5,4,4,4,3,3,3 这种讨论看着让人舒服
回 35楼(lmserver) 的帖子
明白了,就是说两个基准的老化曲线不能统一。老化速度要不断地筛选,这就是我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基准之后才做并联的原因,
最早的设想是用恒温升压diy一台4910,后期筛选了老化才改成现在的方案。
据说fluke的金封有周期性的老化特性,金属箔电阻没有这个特点,我想使用fluke金封对长稳没准有特殊的贡献呢。
纯属猜想需要极长的时间验证。也许这就是diy的乐趣吧。 年稳小于1ppm很恐怖的,怀疑! 饱和标准电池组有0.0002、0.0005级的,年变化也低到2~5ppm了,我相信,固态基准组的实际年稳有可能超过饱和电池组,达到亚ppm级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真漂亮!!!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有料到。。。现在的人都很有料到 这个机箱只能做两并联了,我也想做4台,然后统一并联。但烧的太猛了,实在是该退退烧。。。。。
现在的2+2并联,已经是LTZ和263都做了10多个了,要是考虑4+4的话,成本肯定要超级高的。
我想我只要有一个就很开心了,。。。。4+4简直不可想象 大勇的帖子很多都把图挂了
大勇的帖子很多都把图挂了 哥哥 能再上传一下图吗 口水。。。。。
页:
1
[2]